⊙李国旺
笔者前周讨论了中国外汇储备的民生战略,今天想在此再讨论一下中国外汇储备的资源战略。
中国外汇战略布局全球第一个层次要解决粮食安全。这首先要求我们不能只是眼睛向内了,而应该将中国现代化的土地和资源战略布局全球。
以此而观,我们的新农村建设应当是广义的、全球性的,这样才能既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又扭转农业人口向国内外向型经济转移过程中的不利地位。目前在非洲出现的“保定村”是中国农民自发出国打“农”工形成的,为非洲农村地区输送了农业知识、农业科技、农业高级技工和农业生产资本,对非洲国家的“新农村”建设很有贡献。同时,出国的农村劳动力与广阔的非洲大地有机结合,也产生了国内农村无法达到的经济效益。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解决“自发”性的出国务农问题并为出国务农的农民提供国家保障?国家可以提供法律援助、外交知识培训、外语培训和免费的出国务农的“商业保险”,为出国务农的农民解决后顾之忧。
笔者以为,出国务农的“商业保险”是国家应当无偿提供出国农民的一种“国家保障”,只有解决农民出国务农的后顾之忧,才能让农民享受人民共和国涉外的利益,才能真正解决农业劳务输出的经济安全问题。出国务农的“商业保险”,建议由国家外汇储备资金出面设立中外合资的保险公司来解决,从而建起一道国家外汇储备与新农村建设的联系机制。
鉴于粮食已经成为国际战略竞争中的战略武器,收购储备丰富土地资源的上市公司股权,可以有效抵消因为国际粮食价格上升对我国经济安全的冲击,如果能够控制此类上市公司,就能更有效地控制国际粮价的风险。因此,收购具有丰富土地资源的海外上市公司,争取在国际“粮食战争”中获得主动地位,应当是外汇储备使用的国家战略之一。物价稳定关系到居民生活、关系到金融和经济领域的各方面的政策调整。如能从国际布局的源头上处理好粮食供应与价格的平衡问题,或许可以把中国外汇的国际战略作用发挥到极致。
中国外汇储备国际布局的第二个层次是解决国内资源短缺的问题,国家外汇储备为此需要从货币形式的储备转向实物形式的储备布局。
中国虽然积聚了以美元为主的庞大的外汇储备,但在当前的国际金融格局下,中国的金融仍然是不够强大的,原因至少可以列出三点:首先,外汇储备随着美元的贬值而蒸发。美元贬值不是美国的生产力下降或者竞争力下降,而是美国利用其美元国际通货地位的一种战略性赖账行为,是一种向全世界输出流动性引发通货膨胀进而向全世界征税的战略行为,这使得美国可以不费任何资源就使全世界剩余价值通过美元这一交换媒介向美国转移。中国由于积聚的美元最多,在美元战略性贬值的政策下,外汇实际贬值也更快。
其次,过于集中使用或者投资的中国外汇储备,在对外资源性投资时,往往演化成“中国概念”,进而出现高位接盘的可能。中国利用美元储备曾经进行石油战略储备,可是消息一出,国际油价应声而起从此轮番上涨。单石油进口一项,中国就多付了许多外汇。可见,过分集中的主权形式的外汇基金,有可能在管理、经验、风险控制、信息、资源等方面还无法有效“控制”的条件下,成为国际垄断资本的“围剿”对象。
再者,以美元及其他主要货币组成的货币篮子,仍然是一种货币储备。实物储备、权益储备和货币储备之间的合理关系,由于各币种之间没有真正标准的内在价值的度量衡而都有可能出现偏颇。
为此,笔者以为,中国要回到货币的本质来对待外汇储备的保值与增值问题,在海外市场,要设法投资开发与金银相关的产业,无论是金银矿产还是权益。同时,积极参与金银相关的海外上市公司的股权投资,以对冲货币形式的贬值损耗,保卫人民币内在价值,以防止升值过后又突然大幅贬值而严重损害中国经济。
此外,还需注重与中国未来产业升级相关的资源类矿产或者相关权益的战略性投资。产业升级,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中资企业,是中国能否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经济基础。有了强大的经济基础,在金融战略的配合下,才能真正成为经济强国。经济发展离不开对各种资源的使用,特别是产业升级相关需要的各类资源和权益投资,实际上将成为中国战略储备投资国际布局的必要组成部分。布局全球的资源和权益战略投资,其实也是中国企业做强做大的基础路线图之一。
最后,还要多考虑在海外市场投资与中国居民未来消费升级相关的产业与权益。虽然中国加入WTO已经多年,但外贸的摩擦与纠纷仍将会随着我国加入世界经济的深度而加深。要改变出口依赖,首先要培养国内市场。建立全体居民的社会保障,是启动内需、解决投资过热和过度依赖外部市场的经济布局的关键。中国外汇储备布局全球的内在一环,就是全国居民消费行为的升级,这不仅是解决当前经济问题的对策,更是实现人民幸福的重要战略。
(作者系资深证券研究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