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特别报道
  • 5:信息披露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信息披露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时事海外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A1:市场
  • A2:股市国内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时事天下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公司调查
  • B5:海外上市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中国融资
  • B8:财经人物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港股直击·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钱沿周刊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环球财讯
  • D5:专版
  • D6:产权信息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2007 年 12 月 18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6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6版:观点评论
    建议新股发行采取:
    市值配售+资金摇号
    物业税开征还面临着诸多棘手难题
    “并非针对股市”与15万美元一股的股票
    储蓄回流能持续多久
    刍议中国外汇储备的资源战略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或 8621-38967898,zengp@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储蓄回流能持续多久
    2007年12月1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倪小林
      ⊙倪小林

      

      藏富于民,藏汇于民,藏金于民是市场为百姓的积蓄增值进行的最好“策划”,2007年的股市经历频繁涨跌波动,百姓的钱是留在市场继续寻求增值机会,还是回到银行变成储蓄,已经是一个需要观察的问题。11月份央行公布的数据表明,当月城镇居民储蓄在几个月的“搬家出走”之后首次出现回流。有评论认为这是调控政策产生的效果之一。

      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11月居民户存款增加2628亿元,同比多增845亿元,扭转了下半年以来居民储蓄连续净减的局面。11月,人民币各项存款增加7023亿元,同比多增1960亿元。前11月人民币各项存款增加5万亿元,同比多增1834亿元。全球曾经关注的中国高储蓄问题,不到一年时间,在人们投资热情驱使下得以释放,经济中的直接融资比例明显提升,央行有关人士透露2007年我国直接融资比例可达20%,尽管这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罗奇曾经在2006年预言中国的高储蓄难以继续,判断的依据也是因为中国人积蓄和投资行为发生变化。

      储蓄经过“搬家出走”又现回流,该怎么看?央行在表述储蓄回流的时候采用了“扭转了”这样的字眼,也可以理解为至少目前对于资金回流到银行,人们看到其正面影响大于负面影响。对此,笔者以为不能完全用单一的线性思维去分析,对回流现象最好从市场的立场去观察,结论将更加中肯。其理由是:

      第一,储蓄短时间回流只是资本市场阶段性调整的副产品,因为提高直接融资比例是我们金融改革和经济发展的目标之一,随着金融工具越来越丰富,资金获利渠道增多,回流是不可能持续下去的。即便眼下储蓄回流的时候,各家银行也热衷于开创打新股的理财产品,由此证明银行自身就有着明显的获利冲动。

      第二,回流一旦形成惯性,在紧缩政策继续执行的压力下,贷款受到一定限制,银行成本将大幅增加,这对于银行的改革和提升国内金融业的竞争力极为不利。

      第三,如果我们把希望寄托在消费大幅提升上,目前还很难看到出现内需旺盛的趋势。回流如果在短期内不变,只能说百姓投资渠道依然不畅,人们的消费预期和动力也依然不足,高储蓄的问题还会重现。

      第四,储蓄利率调整受到美国减息和欧美五大央行联手对付货币紧缩行动的压力,另外我国的银行贷款70%是贷给了国有企业,如果提高利率很多企业很难说不亏损。因此有专家分析来自市场的这两个压力,制约了利率调整,利率在短期内要完全追上通胀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储蓄回流的预期并不存在。

      任何事物都有多面性,储蓄回流从上述情况来看有着明显的双刃效果,回流会不会演变为经济中的一道新的难题还很难预计。资金一旦离开市场,转回到积淀状态,重新盘活不得不下很大工夫,弄不好股市波动还将加大。虽然,央行周小川行长一再表示银行信贷资金与股市资金一定不可打通,如果银行赢利压力过大,资金寻求增值的天性会毫不犹豫寻找缝隙突围进入市场,以增加监管难度进而加大监管成本。现在一切已经改变很难再回到从前,因势利导对于资金问题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