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特别报道
  • 5:信息披露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信息披露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时事海外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A1:市场
  • A2:股市国内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时事天下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公司调查
  • B5:海外上市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中国融资
  • B8:财经人物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港股直击·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钱沿周刊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环球财讯
  • D5:专版
  • D6:产权信息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2007 年 12 月 18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6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6版:观点评论
    建议新股发行采取:
    市值配售+资金摇号
    物业税开征还面临着诸多棘手难题
    “并非针对股市”与15万美元一股的股票
    储蓄回流能持续多久
    刍议中国外汇储备的资源战略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或 8621-38967898,zengp@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并非针对股市”与15万美元一股的股票
    2007年12月1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魏也
      价值投资

      漫画 刘道伟

      ⊙魏也

      

      每逢相关政策出台,有关部门总要画上一笔——“并非针对股市”。比如加息,央行官员每每要强调“并非针对股市”;发行国债,财政部官员也公开表示,“并非针对股市”。甚至有时候连一些正常业务,有关部门也要站出来澄清“并非针对股市”。

      “并非针对股市”似乎显得很多余,但是,大多数投资者却非常需要。他们担心相关政策会影响到手中持有的股票价格。这一担心在5·30大跌后表现得尤其强烈,而有关部门的态度也相应地变得更为谨慎。追根溯源,这跟我国股市的影响扩大有关。

      从市值角度来看,截至12月14日收盘,沪深两市总市值达到了303151亿元。我国股票市场的总市值远远超过了GDP(2006年我国GDP总额为21.087万亿),资本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从股民数量来看。伴随股市的红火,开户数一路攀升。截至今年10月初,我国股票投资开户数约为1.2亿户,基金投资账户约为9000万户,两者相加合计约为2.1亿户。

      股市对于国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这还只能算是表面的原因。笔者认为,我国股市对于有关部门的动向过于“敏感”,实际上显现出我国股市脆弱的一面,而这种脆弱性是由于我国股市的投资者结构与投资者心态所导致的。在美国,机构投资者是市场的绝对主力,占到市场的90%左右,而我国股市长期以散户居多。直到今年11月底才发生明显变化。中国证监会主席助理姜洋透露,机构投资者目前已持有我国股市流通市值的50%。但是,即使我国的机构投资者,短线思维也非常严重,有的机构换手率之高与散户无异。短线思维决定着人们对股市短期波动的关注度非常之高,也正因此,人们才对有关部门哪怕很细微的“动作”表示出极度的敏感,这种脆弱而敏感的心态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另外一则新闻。截至上周末,巴菲特掌控的伯克希尔·哈萨维公司的股票,飙升至历史新高价——每股151650美元。从1964年到现在,伯克希尔·哈萨维公司的股票价格上涨了两万多倍,也就是说,当年投资1万美元,现在已经变成两亿多美元。而投资人在此期间,除了耐心和等待以外,可以什么都不需要做,当然也不用对央行加息、财政部发行国债等过分关心。

      问题是,我们的投资者有这种耐心吗?一有风吹草动,有的投资者就犹如惊弓之鸟,慌不择路地卖出股票。因为他们更看重股价的短期变动而非长期价值。巴菲特说,“投资股票很简单。在适当时机挑选好的股票,只要它们的情况良好就一直持有。”

      这种投资理念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但有投资者却对巴菲特投资经验不屑一顾,有评论认为,巴菲特的投资方法的确是一个好方法,因为巴菲特通过自己的投资实践已经证明这一点,但是,这种投资方法已经过时,因为他用的时间太久——巴菲特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投资,做了三四十年才达到这个地步。

      巴菲特的投资方法使他成为在美国排名第二的富人,又有几个人能够用“三四十年”达到他这个地步呢?这种神奇的致富成就还能说“用的时间太久”吗?恰恰是这种急于求成的心态,让一些投资者关注有关部门每一个细微的动作,以试图抓住股市每一个小的波动积聚财富。结果反而欲速不达。我们的投资者需要戒掉这种急于求成的情绪,保持一种平和而耐心的心态,把视野放得长远一些。一旦人们在以两年、甚至十年为周期在股市投资,就不会再对某次短期调控行为作出过于敏感的反应。当然,我们的上市公司同样也需要放弃“讲故事”的心态,踏踏实实地做业务,提高业绩,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使公司的股票价值日益增长。如此,有关部门再也不用左一个“并非针对股市”又一个“与股市无关”来为自己开脱了。(作者系华东师大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