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博士
中投公司董事长楼继伟先生在公司成立挂牌仪式上表示,“中投公司将以境外的金融组合产品为主,实现外汇资产的长期收益最大化,同时继续向国内金融机构注资,依法履行出资人代表职责。”在公司成立两个月后,他进而表示,“中投公司的宗旨有两点,一是在可接受的风险范围之内获得合理的长期收益,二是改善所控股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笔者认为,楼继伟先生的上述表态,反映了中投公司将执行混合型的投资策略。其中,“境外金融组合产品”投资属于组合投资策略,而“对国内金融机构注资”和“改善所控股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则属于战略投资策略。
中投公司的混合型投资策略,是由中投公司的先天架构决定的。一旦中投公司向央行收购汇金公司的交易完成,那么中投公司将呈现出“一拖三”的格局。中投公司作为母公司全资控股中央汇金公司、建银投资以及专门为海外投资所设定的子公司(或事业部)。其中,汇金仍代表国家行使股东权利,集中管理境内银行、券商、信托等金融资产,建银则成为一个综合性的不良资产处置公司,而境外投资子公司则专司境外投资。
在过去几年间,汇金公司不仅作为股东,参与了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国有大型银行的重组上市,而且还介入了银河证券、申银万国、国泰君安等大型券商的改革,并在事实上已发展成一个“金融控股公司”。2004年曾因建行股改上市而产生的建行第二大股东——建银投资有限公司,作为汇金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在随后两年间不断发展壮大,先后参与了中信建投证券、中投证券、宏源证券、西南证券、北京证券、齐鲁证券等六家券商的财务重组,也有向“金融控股公司”发展的态势。一旦与汇金、建银合并,中投公司将成为一家员工超过1000人的大型投资机构。
中投公司控股的汇金公司负责对国有商业银行注资并取得控股权,汇金公司旗下的建银投资负责对问题券商的注资和改造,以上两种投资属于典型的战略投资,肩负着中国政府进行商业银行改革和券商改革的政策性任务。而中投公司的海外投资子公司或事业部将负责海外金融资产投资。根据目前的披露,中投公司的海外投资将以组合型投资为主。换句话说,中投公司同时肩负着国内政策性投资和海外市场化投资两种角色。
在海外那些项目所在国看来,由于中投公司在国内承担着政策性投资任务,这自然被赋予了浓厚的政治色彩,进而中投公司的海外金融投资也不可避免地掺杂着政治利益的考量。因此,中投公司海外投资遭到项目所在的发达国家的抵制并不令人意外。在这方面,新加坡为我们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新加坡有两家主权财富基金,其中GIC(Government Investment Corporation)专司海外金融产品的组合投资,淡马锡则主要负责国内外的战略性投资,尽管业务有所交叉,但投资类型上差异鲜明。在这种分工背景下,GIC在发达国家开展投资业务时受到的抵制相对较少,因为它被认为是一家基本市场化的基金。
因此,笔者以为,如果中投公司不将汇金公司合并进来,而是形成两个平行的实体,由汇金负责国内外战略性投资,由中投公司专司海外金融产品组合投资的话,这种分工构架将更容易让项目所在国相信,中投公司的投资行为是纯粹的市场化行为,那么中投公司在海外投资面临的阻力将会明显降低。毕竟,单一投资策略的基金的投资行为更容易为项目所在国政府和企业所预期,而且组合投资对该国战略性行业的控制力不强。
那么,为什么中投公司要将汇金公司收入囊中呢?楼继伟最近的表态道破了天机:“虽然中投公司的资本来源决定了投资方向,但是由于汇金公司是中投公司的子公司,因此中投公司的资产配置可以更为积极”,“如果我们每年必须付5%的利息,而又没有其他的便利条件,那么就只能投资政府债和投资级的公司债。有了汇金的金融投资,虽然不能随便出售,但是可以获得一部分收益,这样我们的资产配置可以更为积极一些,同时还可以使得投资的久期更长一些。” 换句话说,由于汇金公司注资国有商业银行的非市场化投资行为肯定能够获得高收益,因此可以利用汇金公司的高收益来缓解中投公司的盈利压力,从而使得中投公司的海外组合投资能够选择更广范围的金融产品和更长的投资期限。然而,这样做的代价是让中投公司背负了多重经营目标,尤其是其混合型的投资策略是不容易获得海外项目所在国理解和欢迎的。
中投公司肩负的多重目标自然而然决定了其资本金的用途。中投公司非执行董事、财政部副部长李勇表示,中投公司计划拿出三分之一的资金收购中央汇金公司,三分之一的资金注资中国农业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另三分之一用于投资全球金融市场。也就是说,中投公司三分之二的资金将用于国内战略性投资,仅有另外三分之一资金,大约600至700亿美元才用于海外金融产品投资。如此看来,中投公司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冲击或许被高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