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广告
  • 3:焦点
  • 4:焦点
  • 5:价值报告
  • 6:特别报道
  • 7:特别报道
  • 8:观点·评论
  • 9:时事·国内
  • 10:环球财讯
  • 11: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2:时事海外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A1:市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市场
  • T3:艺术财经·焦点
  • T5:艺术财经·专题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汽车周刊
  • B8:汽车周刊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港股直击·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专栏
  • C9:地产投资
  • C10:地产投资·聚焦
  • C11:地产投资·理财
  • C12:地产投资·数据库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披露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2007 年 12 月 21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8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8版:观点·评论
    “国际板”将催生
    沪深股市实质性变革
    央行“非常规”加息的意图是什么
    建立与物价挂钩的个税起征点制度
    格老又发话了
    民生投入是中印角逐中的一大关键因素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或 8621-38967898,zengp@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民生投入是中印角逐中的一大关键因素
    2007年12月2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姚爃坤
      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印度的经济增长速度仅次于中国。内需是印度经济增长的强劲推动力。印度消费增长迅速得益于其服务业的发达和印度政府对民生方面的投入,这些因素消除了民众的后顾之忧,使他们敢于消费。

      ⊙姚爃坤

      

      在消费的推动下,印度经济三季度意外强劲增长,截至9月30日的季度数据显示,该国GDP同比增长9.2%,超出了市场先前预计的8.9%。至此,印度经济在过去7个季度中有6个增速超过8%。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印度的经济增长速度仅次于中国,但与中国的距离正在缩短。

      从世界经济论坛最近几年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排名来看,印度的上升速度也非常快。在《2005—2006年全球竞争力报告》中,中国和印度分别排在第49位与第50位,中国下降了3个位次,印度则上升5位。在《2006—2007年全球竞争力报告》中,中国和印度分别排在第54位和第43位,印度领先中国11位。但在最近发布的《2007—2008年度全球竞争力报告》中,中国排名又超过了印度。

      印度经济强劲的增长势头,为中印角逐增添了紧迫感,而提升民生在印度发展中的作用,颇值得我们借鉴。

      中印两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截然不同。印度“内向”,中国“外向”。中国经济发展主要是通过出口收入来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对外依存度较高。过去15年中,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和出口合计占到GDP总值的大约80%,并且仍在以每年25%到30%的速度增长,而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则一路下滑。过度依赖出口和固定资产投资是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一个缺憾。

      而印度在经济发展中不仅没有内需不振的困扰,内需反而成为其经济增长的强劲推动力。对印度经济贡献最大的是包括信息产业在内的服务业,占印度GDP的50%,占印度GDP累计增长的62%。而中国的服务业占GDP比重仅由1990年的31.3%上升至2003年的33.1%,在GDP累计增长中仅占33%。

      服务业的发展比制造业的发展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让民众受益。这是印度消费增长快速的原因之一。第二个原因则是信贷的增长,2002-2005年间,印度的信贷年均增长25%,这为印度经济的繁荣带来强劲而稳定的消费驱动力。除此之外,印度消费增长迅速还得益于印度政府对民生方面的投入,帮助民众解除了沉重的顾虑,使民众敢于消费。

      以教育为例。我国许多大学每年的学费动辄五六千元甚至万元以上,导致一些品学兼优的孩子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一些居民不得不通过预防性储蓄来避免这种情况发生。而在印度,学费则普遍非常低廉。在印度最著名的尼赫鲁大学,学生每学期只需交200卢比学费和60卢比住宿费(两项合计只相当于人民币70元左右)。其他政府高校的收费也大致如此。

      据《环球时报》报道,印度学费低主要得益于政府不断增加的教育投入。1998年,印度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是3.8%,2003年就已达到5%。政府承诺在未来几年内比重将提高到6%,可谓一年一个台阶。并且,政府其他部门也向相关院校实行补贴拨款。而在同期,我国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则从2002年的最高3.41%下降到2005年的2.16%。印度在教育方面的投入可谓一举两得,一方面,为社会发展培养、积蓄了大量人才。另一方面,大大减轻了居民在教育方面的负担,刺激了消费。

      印度还用最少的钱实现了全民医疗。印度建立了一套包括国家级、邦(省)级、地区级、县级和乡级医院在内的政府医疗服务体系,并建设了各级医疗中心,形成了一个立体的医疗网络。这同样有利于消除居民的后顾之忧、刺激消费。

      印度的经济实力远不及中国,但是,政府在民生领域的财政投入持续增长,这主要是得益于两点:

      其一,政府浪费现象少。以在我国广遭质疑的招待费为例,在印度,除了极少一部分外事场合会有政府出面宴请外,总体上没有公款吃喝的概念。由于每年所做的预算当中没有招待费这一项开支,发票不能以工作的理由报销。一叶知秋,通过招待费这一项就可以感受到印度政府的节约意识是何等鲜明。

      其二,资金的使用效率较高。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教授研究发现,尽管中国吸收的FDI已超过印度的10倍,且中国的国民储蓄率超过印度16%,但在过去10年中,中印两国的年经济增长率仅相差1%,这说明,与中国相比,印度对资金的利用更有效率。

      而且,印度近年来工资增长迅速,这成为激活其内需的另一个强大动力。《人民日报海外版》披露的数据显示,在制造业领域,我国的劳动力价格甚至比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快速增长的印度还要低10%。印度平均工资水平在2003年、2004年和2005年三年里分别上涨了11.45%、11.6%和14%,远远高于印度当年的GDP增长速度。最新的调查显示,印度的公司员工薪资涨幅是全球最高的。据估计,今年印度雇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将上涨14%,预计2008年的平均涨幅将达15%。

      民众收入的快速增长可以以最小的成本和最高的速度实现藏富于民。经济高速发展中的中国,更有实力加大民生投入,减轻民众的后顾之忧。中国在吸引外资、出口、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优于印度,唯一欠缺的是内需不振,一旦通过加大民生投入将消费拉动起来,我国经济将迎来一个又好又快的新阶段。尤其是在最近美国需求放缓可能影响我国出口增速的情况下,通过激活内需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改善民生状况,具有更为紧迫和积极的意义。

      (作者单位:南京陆军指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