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共同基金等“常规”投资机构,对冲基金和私人股权投资基金(PE)一向被认为是在国际投资领域颇具神秘色彩的两股力量,从股市到大宗商品,从外汇到巨型企业并购,对冲基金和私人股权投资越来越频繁地活跃在国际市场。
如今,一股新的力量正在悄然兴起——主权财富基金。得益于原油价格持续上涨以及新兴经济体迅猛发展等因素,这一国际投资市场的“第三股力量”开始在全球各个领域崭露头角,不管是从绝对的资金规模还是外界的关注程度来说,主权财富基金的风头都已盖过了对冲基金和PE。
何谓主权财富基金?按照比较通行的说法,首先这类基金是归国家所有,且由政府组建的专门机构管理。由于主体是国家,这类基金的规模通常都较大,所以也特别容易引起外界的关注。
由于没有强制的信息披露要求,主权财富基金的情况较少为公众所了解。据有关机构估算,目前全球约有数十只这类基金,管理的资产在2.5万亿美元左右。而公认的对冲基金的总规模约为2万亿美元,PE则更少一些。
渣打银行早些时候曾发布预测称,如果全球经济在今后10年能够顺利增长,届时主权财富基金的资产有望达到13万亿美元。
有观点认为,是美元贬值“成就”了主权财富基金的飞速发展。以往,持有美元外汇储备较多的国家大多通过购买美国国债的方式实现投资和保值,然而,随着美元近年来“跌跌不休”,那些拥有较大外储的国家越来越感受到资产保值和增值的压力,在这一情况下,主权财富基金也应运而生,用于进行更积极的投资,而不是一味将鸡蛋放在相对安全的美国国债这一个“篮子”里。
当然,出于尽可能降低投资风险的考虑,各国的主权投资基金运营机构都选择了多元化的投资策略。除了传统的股市、外汇等高风险高收益资产外,不少基金管理人还将触角伸向商品期货、房地产等,而在现阶段,股权投资成了各大主权投资基金不约而同的首选。
某种意义上说,是美国次贷危机给各国的主权财富基金创造了充分展现实力的舞台,也正是在过去的一年左右时间里,公众才开始透过主权财富基金的神秘面纱更多地了解这类基金的实力和运作。
在过去的几个月中,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全面爆发,西方金融机构普遍“落难”,动辄上百亿美元的资产损失计提,也让花旗等老牌实力企业不得不寻求“外部支援”。而手握大笔现金且急于寻找出处的主权财富基金,便成了理所当然的选择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在从主权财富基金获得好处的同时,西方对于这类政府基金的政治压力也开始多了起来。
一个最新的动向必须引起包括中国在内的设有主权基金的国家高度关注:西方正在试图“单方面”制定这类基金的“国际游戏规则”。在提交给国会的最新半年度报告中,美国财政部称,针对主权财富基金的发展,美国正努力创建“国际共识”,在抵制本国保护主义的同时,也要对主权财富基金的“投资目的”进行限制。
有关专家指出,考虑到主权财富基金的规模较大,制定相应的规则也并非完全没有好处,但这绝对不该是几个发达国家说了算。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也应该积极参与到这一过程中,维护自身的合理权益,以确保主权财富基金正常投资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