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财经要闻
  • 4:焦点
  • 5:特别报道
  • 6:时事·海外
  • 7:观点·评论
  • 8:时事天下
  • A1:市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7:环球财讯
  • A8:期货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企业板
  • B4:公司调查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上证研究院·热点透析
  • B8:上证商学院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股民学校/高手博客
  • C8:专栏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2007 年 12 月 26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7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7版:观点·评论
    中投摩根联姻
    不是城下之盟
    通胀压力下,须警惕降工资现象蔓延
    做市值行情
    切莫违法违规
    0.1元面值是创新共赢之举
    楼市需要拐点,需要一次像样的下跌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或 8621-38967898,zengp@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投摩根联姻不是城下之盟
    2007年12月2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叶檀
      ⊙叶檀

      

      中投公司与摩根士丹利19日达成协议,中投公司出资50亿美元向摩根士丹利购买强制性可转换股权单位,期限为两年零七个月,转换的时间为2010年8月17日,按照年息9%按季支付利息,到期后转换为摩根士丹利公司上市交易的股票,转换价格最低不低于参考价格,最高不超过参考价格的120%。参考价格由2007年12月17日开始的这一周确定。股权单位全部转换后,中投公司持有摩根士丹利公司的股份将不超过9.9%。

      这笔投资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它与其他主权基金投资受次级债影响的公司相比毫不逊色,与以往国人的投资高成本相比,算是精明之极——中投所获利息是美国三年期国债利率的两倍以上,加上中投投资成本与人民币升值损失,基本上可以做到保本;即便人民币升值在4%以上略有损失,也不至于像黑石投资那样为了所谓的远景,先强迫纳税人忍受50多亿元人民币的巨亏,或者被迫投资美国国债任人鱼肉。

      目前国际金融机构陷入低谷,市盈率创新低,摩根士丹利股价的静态市盈率不足6倍,高盛静态市盈率略超8倍,标准普尔500指数成份股的平均静态市盈率则为18倍。从市净率看,摩根士丹利目前为1.5倍,低于瑞银的2.1倍,仅略高于花旗的1.2倍。低价入市扫好货,是生意的要诀,在经历了黑石的低价时期买高价货的痛苦之后,中投有所长进。

      但中投公司过于被动。最大的危险首先来自摩根斯坦利内部,由于目前人才与经验的相对匮乏,中投公司能够做的就是谨守被动安全型投资原则,充当财务投资者,不进入董事会。政府主权基金几乎都是财务投资者,以收益为上,甘当被动的出钱者,没有兴趣也无力成为主动决策者。与此次中投的投资如出一辙,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与阿联酋阿布扎比投资局都是被动的财务投资,没有争夺董事会席位的野心,成为最受西方金融机构欢迎的拯救者。这让凑齐现金准备抄底的沃伦·巴菲特头痛不已,事实上,由于主权基金这些竞争者的出现,巴菲特的次级债大餐已经吃得不那么香了。

      对于金融世界的生态而言,这未必是件好事。并购的本意是让具有优质基因的公司吞并劣质基因,最后形成强壮的生态链系统,而目前的情况是,并购者没有可以替换的优质基因公司。因此,即便中投公司投资的摩根士丹利已经陷入高层人士纠纷与官僚主义长达十年之久,中投的出现也不会让这些官僚们有任何触动,如此必然形成金融生态弱质化。中投公司主动放弃董事席位与管理权,对于将来中投公司的话语权,甚至对于中国金融业的成长都不利。

      另一重危险来自人民币处升值的潜力,此次低价入股看多的是大摩的赢利远景以及美元的升值潜力,如果近两年人民币相对美元以每年6%、7%的幅度大幅升值,或者次级债危机持续不散,摩根士丹利的赢利能力持续不佳,中投单靠每天118万美元的利息收益想完成保本任务是不切实际的。

      今年摩根士丹利的全年营收衰减6%为280亿美元,净利衰减60%到25.6亿美元,第四季度与次级贷所有相关损失94亿美元。今年在纽约证交所的股价下跌了29%,是2001年来表现最差的一年,中投的入股打了一支强心针,股价快速上扬。中国梦的效应只是暂时的,关键是摩根士丹利的内部改革,中投对此完全无能为力。

      最危险的可能是,中投公司没有从摩根士丹利处得到收益回报与管理经验,反过来成为国外投资机构长驱直入的跳板,如黑石参股蓝星清洗,摩根士丹利曾以苛刻的条件参股海螺水泥投资中国境内的企业——如何防止中投的资产通过外资跳板被置换成人民币资产这种事情再次发生?中投公司承诺自己的外汇储备不会直接兑换人民币资产的诺言是不够的。不然的话,就不会发生外资借了中国政府手里的钱,回过头来大肆购买人民币资产这样的尴尬事。自己买自己?是的,以经济发展为名,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事。(作者系每日经济新闻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