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特别报道
  • 5:观点评论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A1:市场
  • A2:股市
  • A3:金融
  • A4:金融机构
  • A5:基金
  • A6: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广告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特别报道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上证研究院·热点透析
  • B8:财经人物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钱沿周刊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环球财讯
  • D5:专版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2007 年 12 月 27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3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3版:焦点
    资源相对不足 中国能源供应面临三大挑战
    提高供给能力 中国将建五大能源工程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或 8621-38967898,zengp@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提高供给能力 中国将建五大能源工程
    2007年12月2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阮晓琴
      提高供给能力

      中国将建五大能源工程

      ⊙本报记者 阮晓琴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沈骥如认为,能源白皮书的发布,向国际社会展现了中国能源政策的透明度,同时,白皮书表明,“中国能源威胁论”没有道理。

      “威胁论”没有道理

      国家发改委负责人日前阐释了白皮书的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日益提高,能源供需矛盾日益显现。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提出“中国能源威胁论”等论调,对中国参与国际能源合作形成压力。为增信释疑,正面介绍中国能源状况与政策,积极引导国际舆论,驳斥“中国能源威胁论”,是十分必要的。

      沈骥如表示,白皮书的发布,必将进一步提高我国能源政策的透明度,进一步让国际社会更系统、更全面地了解中国能源现状和政策,促进能源国际交流与合作。

      据介绍,“中国能源威胁论”主要针对两个问题: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大;中国石油进口多,能源消耗大,加剧了能源供应紧张,推动油价上涨。沈骥如认为,“中国能源威胁论”没有道理。“虽然中国有一定石油进口,但一次能源消费中,煤炭占70%,水电占20%,还有3%的核电、风电和秸杆发电等。这些都是中国自给的。”

      重点建设五大工程

      沈骥如表示,虽然中国能源自给率在90%以上,但是,中国政府仍然在努力降低能源需求增长速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前不久,中国发布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到2010年使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达到能源消费总量的10%,到2020年达到15%的发展目标。另外,“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到201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05年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这些目标是相当高的。”沈骥如认为。

      为了提高我国能源供给能力,国家发改委负责人表示,除白皮书提到的政策措施外,中国还要重点建设五大能源工程:一是能源基地建设工程,即有序开发煤炭基地,加快建设油气基地,积极开发水电基地、优化建设煤电基地、加快建设核电基地。二是能源储运工程,即煤炭运输通道和港口,油气输送管网,电网设施。三是石油替代工程。即加快发展煤基、生物质基液体燃料和煤化工技术,统筹规划,有序建设重点示范工程。四是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工程。重点发展资源潜力大、技术基本成熟的风力发电、生物质发电、生物质成型燃料、太阳能利用等可再生能源,以规模化建设带动产业化发展。五是新农村能源工程。按照“因地制宜,多元发展”的原则,在继续加快小型水电和农村电网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适宜村镇、农户使用的风电、生物质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