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特别报道
  • 4:特别报道
  • 5:观点评论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9: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0:环球财讯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A1:市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广告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市场
  • T3:艺术财经·投资
  • T5:艺术财经·专题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汽车周刊
  • B8:汽车周刊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港股直击·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专栏
  • C9:地产投资
  • C10:地产投资·聚焦
  • C11:地产投资·理财
  • C12:地产投资·数据库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2007 年 12 月 28 日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T8版:艺术财经·人物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T8版:艺术财经·人物
    谷文达:更大满意或许会在中国找到
    艺术交流推动
    “完全的全球化”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或 8621-38967898,zengp@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谷文达:更大满意或许会在中国找到
    2007年12月2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杨 琳
      《半之山哭》
      《神畅》
      ⊙本报记者 杨 琳

      

      出生上海的谷文达早年在中国美院国画系读研时,就以观念水墨作品成为美术界关注的焦点,其大型伪、错、印刷文字书法的系列水墨画与行为、装置等为中国艺术界首开先河。1987年,谷文达移居美国纽约,开始了近20年的海外职业艺术家生涯,其开创的“谷式书法”、“谷式山水”备受国际瞩目,他的人发装置作品《天坛》曾登上1999年3月《美国艺术》杂志封面,一举成为“华人艺术家的第一人”。近年来,谷文达的作品曾多次被收录多本世界艺术史教材以及许多当代美术史论著作中,如《今日艺术》、《二十世纪》、《视觉艺术史》、《未来艺术》等。同时,其作品价格在国际市场上也逐渐升温,成功晋升到百万阶梯。

      让艺术进入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

      上海证券报:能否介绍下您的工作室,以及目前的工作安排?

      谷文达:实际上,我93年开始就在中国的西安筹备工作室和寻找适合作品《碑林》的石碑矿源以及好的刻工。从那个时候起,我已逐步将作品的制作工作向中国转移。一来是碑石的最好矿源出自中国西安,二来也是从人工和材料成本上考虑。1996年,中国的加工厂和工作室在西安正式成立,当时一年只回来1、2次。3年前,我太太的设计公司在中国上海开立分公司,因此,我才把工作室移到了上海,现在一年大约回来6、7次。

      上海证券报:现在很多海外艺术家都纷纷回国开展或发展,您也会回国来发展吗?

      谷文达:现在还没有这样的计划,以后最大的可能就是中国和美国各50%时间。因为太太是美国人,而且我与太太之间在文化上已经没有什么分歧,她很欣赏中国文化,而我对美国文化也很了解,也能适应。

      上海证券报:您怎样看待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的《介入:艺术生活366天》?

      谷文达:这个活动很好,其目的就是消解博物馆式的宏大叙事,让艺术进入每天的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然而,我第一次听到这个项目后就告诉沈其斌馆长,《366天》这样的活动构造,必将成为一件宏大叙事,事实上它是一个悖论。

      上海证券报:您能谈谈这次《天堂红灯》作品的含义吗?您是什么时候开始策划的呢?作为《介入:艺术生活366天》的开篇作品是巧合吗?

      谷文达:其实,这个想法早在4、5年前就有了,只是一直处于观念和设计中,还没有落实。当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邀请我参加《介入:艺术生活366天》的时候,我就想到了这个作品。主要有3种想法:首先,这是为中国而自豪的情节。就像中国在世界各地造100个孔子庙一样,它将成为中国的形象使者,是和平、吉祥的宣传;其次,它是选择当地文化的象征物与中国的形象大红灯笼的对话,表现的两种文化之间的某种冲突;其三,这件作品要完成需要多方努力,万事俱备。因此,能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政府、让机构、让市民们知道,也是一种“游说”,同时也是希望能得到机构的赞助和投资。

      自认是个“十字架”

      上海证券报:您曾经说过,到了美国您才真正认识到自己是“中国人”这个身份。那么在国外工作和生活了这么多年,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

      谷文达:我用“十字架”来比喻自己,横轴的一头是中国,另一头是美国,这是两个不同国度间的矛盾;竖轴的一头是我最初的教育——马克思主义、理想主义;而另一头则是资本主义,这两者之间也是极端矛盾的,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而我就是这个尴尬境地里的产物和矛盾综合体。

      上海证券报:您认为目前中国的环境如何?

      谷文达:1987年出去后,1993年第一次回国就发现中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现在对当代艺术已经放开,2000年开始就允许当代艺术的进行,2006年国家认可当代艺术是主流艺术。所以任何事物都是在变的。

      中国当然需要自己的藏家

      上海证券报:您怎么看现在的中国艺术市场?

      谷文达:中国市场我目前还不是很熟悉,不过感觉上还尚处于初级阶段,对古典和传统的艺术会比较成熟。而且,现在的状态是收藏家队伍受国际影响比较重,当代艺术家往往是先在国际范围内成功后,再影响到国内。毕竟,我们的市场体系还不完善,但人口多、市场大。

      正如黑格尔的话: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有其合理性的。中国的市场应该要有中国自己的藏家,艺术家的目的不同,比如为市场而艺术和为艺术而艺术,其产生的效果是决然不同的,而收藏家的动机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欧洲藏家是出于热爱和喜欢;而美国藏家则出于投资,是为了购买和操纵艺术品。

      上海证券报:您对您作品的市场价值怎样看?

      谷文达: 还可以吧。1999年的时候,我的作品《天坛》就是被摩根斯丹利金融公司花了30万美金收藏,捐赠给了香港美术馆作为永久收藏。而另一幅水墨画则是25万美金被藏家收藏。不过,总体来讲,收藏我水墨画的藏家更多。

      上海证券报:那么目前国内收藏您作品的藏家有吗?

      谷文达:目前不多。毕竟西方具有非常完备的捐赠机制,比如很多集团董事会每年都会专门开会决定购买什么艺术作品,哪些艺术家的,待商议确认之后就会购买,然后捐赠给当地或本国博物馆。因为,这些购买艺术品的资金是可以抵税的,即投资了艺术,对文化又有了支持,同时产生比较理想的社会效应。另外,西方的专业藏家一般都有基金会、秘书或顾问团一起打理收藏工作,这是一项系列性的工作,里面掺杂着多种因素,主要是即要藏家喜欢又要有商业价值。而中国目前还没有相应的税收政策,再则中国的资本积累毕竟只有二三十年的时间,还不长久。

      创作更多来自触类旁通

      上海证券报:这么多年,您的创作都具有针对性,针对于各国文化、历史之间的冲突与矛盾。比如《联合国》系列人发作品,因此,在创作之前,您要做很多知识方面的收集和了解,如何令作品具有如此尖锐性?

      谷文达:是的,我要对当地的文化、历史做深入了解,同时要去当地考察多次,选择其中最有典型的方面入手。我的作品都是围绕三个方面来创作的,即要有对现实的呈现和关注、要有历史文化观念以及对未来的把握。我从不看电视、电影也不到美术馆。而读书的过程也主要集中在读研究生阶段,现在我只创作。我的艺术创作教育并非来自艺术界,而是触类旁通,比如用头发做作品,就是对生物,对人类基因学感兴趣,对人体学,遗传学感兴趣。

      上海证券报:您对您这20年的创作道路满意吗?

      谷文达:小满意有很多,但大满意还没有,不过这其中的过程是令人开心的。首先我觉得我的创作一直比较幸运,一直都有资金的支持。刚出国的时候有加拿大奖学金支持,后来有博物馆和收藏家的赞助与支持。

      上海证券报:那您选择在国内设立工作室,是否想寻找更大的满意呢?

      谷文达:当然,我当然希望能找到更大、更多的满意。

                

                    

            

                

                    

    作品名称拍卖机构成交价(¥)成交日期
    无题纽约苏富比464,4002007-3-19
    遗失的皇朝纽约苏富比301,8602007-3-19
    遗失的皇朝(一对) 纽约苏富比557,2802007-3-19
    假篆字北京保利550,0002006-11-21
    虚构文字系列-遣失的皇朝苏富比852,2402006-10-7
    肌肤山水:1号和2号 纽约苏富比168,7082006-9-20
    遗失的王朝b系列#14纽约苏富比297,7202006-9-20
    谷氏简词-“中国虎年祝福”纽约苏富比496,2002006-9-20
    无题纽约苏富比992,4002006-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