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特别报道
  • 4:特别报道
  • 5:观点评论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9: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0:环球财讯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A1:市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广告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市场
  • T3:艺术财经·投资
  • T5:艺术财经·专题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汽车周刊
  • B8:汽车周刊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港股直击·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专栏
  • C9:地产投资
  • C10:地产投资·聚焦
  • C11:地产投资·理财
  • C12:地产投资·数据库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2007 年 12 月 28 日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C8版: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C8版:专栏
    须臾间,场景已经转换
    史玉柱
    巨人帝国的根据地
    治理结构
    仍然缺乏透明度
    税务局的脾气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或 8621-38967898,zengp@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须臾间,场景已经转换
    2007年12月2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程 实 沈飞昊
      2007就像个喜欢恶作剧的顽童,悄然无声地拿走了我们熟悉的奶酪。世界经济“较高增长、较低通胀”的中期判词才让人似隐约一见“新经济”的些许影子,“较低增长、较高通胀”的后期判词突然带来了上世纪30年代和70年代那两段不堪回首的记忆:全球货币体系由稳健转向紊乱,世界平坦化进程由加速转向减速,各国经济周期由协调转向错配。

      ◎程 实

      金融学博士

      供职于ICBC总行

      圣诞刚逝,元旦未及,不知不觉又到了这一小段在新年旧岁间若即若离的日子。是像朗费罗一样在《人生颂》中大声疾呼“让死亡的过去掩埋它自己的尸体吧”,还是像丁尼生那般在《颂万古流芳》中喃喃自语“从过去窃来火种,使现实大放异彩”?或许古希腊哲人克留西波斯的话更加中肯:“目前的一部分是将来,其他的是过去”。

      即将过去的2007是怎样的一个时代?还没来得及用鼠标在脑中点击搜索键,一个简单的关键词就迫不及待地蹦了出来:转变。是的,2007就像个喜欢恶作剧的顽童,悄然无声地拿走了我们熟悉的奶酪。

      回首年初到年中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短暂的失意反而让我们对这一年充满了无限遐想与期待,美国一季度实际GDP增长0.6%,虽然有些令人难堪,但领先指数和信心指标都暗示这不过是蓄势待发前的隐忍,于是在二季度世人看到了预期中的反弹,美国经济增长华丽地走上3.8%,新兴市场国家也表现得如日中天。当我们心怀忐忑地转向菲利普斯曲线另一坐标轴,骤然发现就连物价指标也像小白兔一样乖巧得让人心欢。于是乎,“较高增长、较低通胀”的世界经济中期判词让人似乎隐隐约约看到了新世纪初风靡一时的“新经济”的些许影子。

      但经济气候的转变就像易建联在NBA忽高忽低的得分一样难以预测。很快,一个在年初就若隐若现的鬼魅身影突然间变成了“新经济”影子的致命杀手。华尔街那帮疯狂的家伙终于体味到了“机关算尽太聪明”的苦涩,他们费尽心机设计的那些连他们自己也不尽然信任的房屋信贷衍生产品,突然间就变成了令人欲说还休的“鸡肋”。当然,这也不能全怪这些高薪高能的金融精英,玩降息游戏就像玩萨克斯一样随意的格林斯潘、抵押透支消费习惯成自然的山姆大叔们、沉浸于数字游戏不可自拔的评级中介、盲目自大的房贷供给者们,似乎都在过往共同营造的海市蜃楼中迷失了自己,一步步走向了风险堆积的悬崖。

      当房贷违约率不断上升,一家家次贷公司相继关门,楼市数据骤然恶化时,人们才如梦方醒,沉甸甸的还贷压力、紧巴巴的信贷市场、惨兮兮的股票行情、阴沉沉的前向预期、心慌慌的市场氛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刺破了经济泡沫,“次贷危机”将经济硬币从收益这一面陡然翻向风险那一面,整个世界都在“连连看”的风险传染游戏中共同品味着“从天堂坠落凡间”的个中滋味。

      华尔街是最先为次贷埋单的倒霉鬼。2007年前11个月就有14.6万曾经风光无限的金融精英丢掉了饭碗,而就在去年这个时候他们还拿着平均13.7万美元的高额红利。新失业数字尴尬地打破了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时裁减12万个金融业职位的历史纪录,甚至连花旗、美林等投行巨头的老大也都因此黯然下台,以至于一些求贤若渴的亚洲金融新贵在门庭若市的招聘胜景前大为感叹:黎叔也过时了,2007最不稀缺的就是金融人才。当然,三季度盈利大幅下降甚至亏损的国际投行不会是唯一的埋单者,就在市场主体或是哭天喊地、或是黯然神伤、或是独自庆幸之际,次贷危机正在2007年岁尾悄然无声地由简单的货币冲击向真实冲击自行转变。稍有远见的市场人士都相信,4.9%的美国三季度经济增长只是回光返照,四季度的美欧经济数据可能会让所有心怀侥幸的人大跌眼镜。至于世界经济前景,IMF、OECD那些比贝利更擅长预测的经济学家们都谨慎地下调了增长预期。

      正当人们还在对世界经济增长品头论足之际,通货膨胀突然就泼来了一盆冷水。粗粗浏览一下最新的CPI数字,就能感受到全球通胀寒风的刺骨凛冽:美国4.3%、欧元区3.1%、德国3.1%、中国6.9%、俄罗斯10.8%、印度5.48%。无论是在货币政策一松再松的美国,还是在按兵不动的欧元区,甚至在转向从紧的中国,通货膨胀简直像耐克运动鞋一样随处可见。于是乎,世界经济“较高增长、较低通胀”中期判词已经完全失效,“较低增长、较高通胀”的后期判词让人不由联想起上世纪30年代和70年代那两段不堪回首的记忆,还有“滞胀”这个让所有货币调控者头皮发麻的字眼。

      诚然,发展模式判词的转变是2007这一“转变”关键词的核心内涵,但这并不是“转变”的全部。我们还能看到全球货币体系正在从稳健向紊乱转变,美元跌跌不休、金价一飞冲天、油价节节攀升,无论是价值储藏还是标价体系都在经历着潜在剧变;世界平坦化进程正在从加速向减速转变,多边贸易谈判举足为艰、双边贸易摩擦层出不穷,反全球化潮流不断酝酿着汹涌逆袭;各国经济周期正在从协调向错配转变,发达国家受困次贷、新兴市场高速增长,上行与下降间的擦肩让世界经济博弈均衡的演化更趋迷离;金砖四国的发展也正在从稳健向波动转变,印度俄罗斯经济增长高起高落、巴西中国资产市场风险激增,世界经济新势力似乎开始邂逅成长的烦恼。

      这么多的转变,共同定义了2007的结束语:这是一个经历着转变的时代。也许正是因为我们自己溶解于转变之中,才或多或少忽视了转变的意义。我还清楚地记得学生时代第一次读到“大萧条”、“供给冲击”时的那种震撼,也许当2007写进历史之时,也会留下同样惊人的华彩,只是需要更多时间的验证和沉淀。不管未来会怎么感受逝去的2007,荷马说“过去的事已经过去了,所以作为往事就让它去吧”。2008,又是怎样的一个2008,又是怎样的一个时代?请听下一期世话实说的叨叨絮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