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特别报道
  • 4:特别报道
  • 5:观点评论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9: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0:环球财讯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A1:市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广告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市场
  • T3:艺术财经·投资
  • T5:艺术财经·专题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汽车周刊
  • B8:汽车周刊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港股直击·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专栏
  • C9:地产投资
  • C10:地产投资·聚焦
  • C11:地产投资·理财
  • C12:地产投资·数据库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2007 年 12 月 28 日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C1版:理财封面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C1版:理财封面
    辞旧岁有望完美收官 跨年度行情方兴未艾
    挑战60日均线
    加息空间已极其有限
    在慢牛行情中寻求投资收益快速增长
    无碍大牛市进程 小年依然有惊喜
    猪年翘尾诚可贵 岁尾布局皆良辰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或 8621-38967898,zengp@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加息空间已极其有限
    2007年12月2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阿琪
      ⊙阿琪

      

      年底来临之前,央行进行了一次突如其来的加息,这一次非对称性加息很有意思,其透示的内涵也很值得投资者细细琢磨。

      一、在提高定期存、贷款利率之余,活期存款利率反而下调了0.09个百分点。本次加息针对市场流动性过度充裕,以及长贷短存现象突出的调控意图非常明显。

      二、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18 个百分点,并且,一年至五年贷款利率只上调0.09 个百分点,五年以上贷款利率和公积金贷款利率不作调整。此举对房地产信贷不构成影响,而且,由于活期存款规模大,在活期存款利率下调后银行反而会从本次加息举措中受益,巧妙地回避了本次加息对房地产和银行业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本次非对称性有加有降的加息,也体现出了结构性调息的特点,其最大本意是在11月份CPI再创新高后,在节假日消费高峰期来临之前,通过本次加息来稳定市场的通胀预期,以防止结构性通胀演变系统性通胀。

      四、本次结构性的非对称加息还透露了一则重要的信息,即在本次加息后我国的利率政策已进入一个临界点,后期继续持续加息的空间已经极其有限。这主要是因为,工业企业2007年的税前利润回报率大致预计在8%左右,而目前一年期贷款利率已达到7.47%,五年期以上贷款利率是7.83%,如果继续加息将会消除工业企业利润回报率与资金成本的差额,使得工业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变得无利可图,这必然会抑制实体经济的增长。这在宏观经济优化结构、稳定增长的大基调下,是万万不能的。

      五、由于加息对经济与金融领域的影响具有时滞效应,今年一共进行了6次加息,其时滞效应和累积效应将主要影响2008年企业的经营利润。这提示着我们还不能受当前“加息效果不明显”的乐观情绪影响,对2008年在保持牛市预期之余,还需多一份理性。

      六、正是因为今年以来持续小幅度的加息对市场超额流动性的遏制作用不显著,对输入性通胀和成本推动型通胀的抑制作用也不明显。如果2008年的市场流动性仍是高度泛滥,如果2008年的通胀指标继续高热,在加息效果不明显且加息空间已十分有限的形势下,我们还需注意以汇率来替代利率形式的调控,以及来自于行政方面的调控举措。

      对于加息,股市投资者更加关注其对投资性资金的影响,但我国只有20%左右的银行信贷资金是流向于投资活动,这也是加息对市场流动性影响不大的主要原因所在;另外绝大多数的信贷资金是流向于企业的生产经营。两者对股市的影响是:投资性资金影响的是行情涨跌的“形”,经营性资金影响的是行情涨跌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