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特别报道
  • 4:特别报道
  • 5:观点评论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9: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0:环球财讯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A1:市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广告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市场
  • T3:艺术财经·投资
  • T5:艺术财经·专题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汽车周刊
  • B8:汽车周刊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港股直击·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专栏
  • C9:地产投资
  • C10:地产投资·聚焦
  • C11:地产投资·理财
  • C12:地产投资·数据库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2007 年 12 月 28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7版:期货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7版:期货
    狂跌63点! 郑麦主力合约年内首跌停
    金融机构三大主力
    成黄金期货潜在客户
    广东某公司
    擅称可代理交易黄金期货
    中期协公布联合研究计划
    第四期立项评审结果
    期指仿真小幅震荡
    国际金价
    突破820美元
    外盘强势支撑 后市仍将震荡
    国内铜市再现年末高升水行情
    股指期货交易常见风险及控制手段
    国际期货市场行情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或 8621-38967898,zengp@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国内铜市再现年末高升水行情
    2007年12月2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特约撰稿 陆承红
      ⊙特约撰稿 陆承红

      

      近期,国内铜价的波动幅度明显增加,而且常常领先伦敦铜。不可否认,沪铜对伦铜的影响力日益增强,不过最近的波动更多是由国内供应状况所导致;另一方面,由于新资金的加盟导致持仓量大幅增加后,沪铜短线资金也增强了操作的力度。

      当沪铜价格重新靠近60000大关时,进口现货铜终于重新获得了盈利空间(智利铜因为免2%关税,成本上更是下降了1100元),而这需要“感谢”国内的高现货升水。

      上海铜现货升水在2007年5月到10月中旬,负多正少,同时近月合约一直低于远期合约,这表明现货供应的宽松。但是进入11月后,首先是合约间差价开始发生变化,近月合约高出远月,同时现货差价从贴水转向升水,幅度日渐加大。而在这个时期,伦敦铜现货却呈现贴水格局。现货价格“内升外贴”,进口商点价获得良好机遇。

      11月以来,各铜材加工商的原料采购部门有着不同的心情。签订长单者感到非常庆幸;而在现货市场临时采购的加工商,面对这一段时间的高升水,则很“受伤”。12月份是各大炼厂和铜材加工商签订2008年长单的时候,此时的高现货升水对于2008年的长单升水有着拉升作用,炼厂获得一定的心理优势。

      签订长单稳定了炼厂的销售,是炼厂的重头戏。让我们回头再看2006年底的现货表现,现货升水情况和2007年基本如出一辙,同样是在11月份呈现出高升水格局,并一直延续到明年1月份。笔者认为,供应商会选择时机适当控制现货供应量,以形成现货高升水,所以年底前的高现货升水带有一定的“策划”性。一些炼厂的检修放在12月份,这确实会减少现货供应量;而一些炼厂则把来年的检修提前公告,在心理上增强未来供应下降的预期。

      另一方面,12月份也是进口商和国外供应商签订进口长单的时段。2006年11月到2007年2月,进口铜大获其利,这大大鼓舞了进口商的信心,长单签订量大增。这导致2007年进口量大增,市场供应充足,打压了国内价格,供应商整体都招致损失。但是现在,面对眼前的利润,各自为战的进口商为了博取自身的利益却难以形成统一,博弈成为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