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加速推进,我国目前已初步形成东部发展、西部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振兴的四大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新格局。
2007年6月,成渝地区被批准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后,国家批准的又一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将进一步增强西部地区城镇的产业集聚功能和综合承载能力,优化城乡资源配置和产业的有效整合,全面推进成都经济区、成渝经济区建设,促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再上新的台阶。
2007年12月,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中部地区具有能源、劳动力资源丰富,人口密集、本土市场潜力大等优势,探索内生型经济发展道路,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内生型发展模式,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特征日益明显。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三大城市群三足鼎立态势的形成,使区域经济分工协作、互动发展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东部地区的区域合作与发展全面呈现多层次、多形式、宽领域合作的态势。
东部重点区域经济的崛起,对相关区域和全国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举足轻重。中国经济率先活跃起来的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以及随后兴起的以渤海沿岸及黄海部分沿岸地区为主体的环渤海经济区,以其强劲的辐射带动能量,将经济发展的大潮由南向北推移、由东向西拓展。
随着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天津滨海新区已成长为我国继深圳经济特区、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带动区域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极。
近年来,受劳动力成本提高、人民币升值、土地资源、环境等方面的限制,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相当一部分产业,开始了向中西部地区的转移。
2006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不断加大工作落实力度,明确了各部门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中的分工,划定了中部地区比照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和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的地域范围,基本确定了这一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框架。
作为承东启西的节点区域,包括山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六省的中部地区,人口和经济总量分别占全国的28%和20%以上,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又是国家综合运输网络的中心区域和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专家认为,在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建立“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将为中部崛起打造新引擎。以成渝地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龙头的西部区域经济,随着国家采取加大基础设施、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以及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投入等措施的实施,正在注入新的活力。
加强东西南北各区域协调机构之间的合作,已在我国区域合作机制创新中形成新的突破。中部地区围绕国家中部崛起的战略,正在着力解决经济发展的二元结构矛盾,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形成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以此来推动经济快速发展;振兴东北战略实施4年,东北发展活力明显增强,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改组改造加快,“老工业巨人”正在雄风重振。
目前,在全国区域经济格局中,各大区域之间的合作日趋密切,相互之间市场分割的问题和矛盾正随着全国统一市场的建立和区域互动机制的完善而得以解决,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将随着分工合作的深化和经济资源的整合而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优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