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特别报道
  • 5:观点评论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A1:市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路演回放
  • A7: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企业板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行业研究
  • B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港股直击·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钱沿周刊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环球财讯
  • D6:专 版
  • D7:专 版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2008 年 1 月 3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5版:产业公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5版:产业公司
    百名中国油商拟赴中东投资炼厂
    中石油
    已在海外获69个合作项目
    澳矿巨头强推“到岸价结算”模式
    青岛大炼油工程建成中交
    担心被吞并 澳洲中小矿企来华寻合作
    中石油天然气运输公司
    与中集集团开展战略合作
    从粮食出口政策
    透视2008中国粮价走势
    新疆天然气产量
    去年首超200亿立方米
    中国三年已关闭煤矿逾万座
    中海化学两套大型化工装置复产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或 8621-38967898,zengp@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百名中国油商拟赴中东投资炼厂
    2008年01月0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陈其珏
      ⊙本报记者 陈其珏

      

      “在迪拜,有人说我们是这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中国社会油商。”陈顺遂日前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戏称。

      陈顺遂的身份是广东省石油行业协会会长。目前,他正忙于筹划一个重大计划——组织一支一百人的中国油企团队前赴中东,洽谈在当地投资炼厂,待炼出成品油后再返销国内。对此,业内人士认为,此举有助于提升国内成品油供应能力,但操作上也有一定难度。

      

      百名油商拟进军中东

      陈顺遂告诉上海证券报,早在去年底,他就曾带领数名国内油商前往中东迪拜,与当地油商洽谈合作,双方均感到空间很大。今年春节前,他还将组织一批中东油商来广东考察,进一步探讨与中国油企合作的可能性。随后,在今年适当时候,他还将组织召开一次中东与国内石油企业的对接会,实现资源共享。“初步考虑,我们将组织一百名的中国油商到中东洽谈。”他说。

      在他看来,中东作为全球最主要的产油地之一,具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与之合作,既可以落实国家相关政策,还能通过在当地投资炼油、化工等项目,炼出成品油返回国内销售。这对解决国内油品紧张也有好处。

      “应该看到,中国和中东各有优势,中国有广阔的成品油市场,中东则有丰富的资源,而且后者的投资环境非常好。”据他介绍,已有几家国内民营油企在迪拜驻扎设点,为接下来的实际对接做准备。

      “但现在的问题是我们了解他们,他们不了解我们。”陈顺遂告诉本报记者,曾有两个中东油商经他介绍后来华考察,结果均惊叹于中国市场空间之大。其中,一家海湾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的CEO看过之后,更是将公司经营战略大幅修改,把公司炼油、仓储、运输等方面的产能规模大举提高。“这也是为什么要先要请他们到国内来的原因。”

      

      阻力和风险不可小觑

      业内人士认为,上述举措一旦成功无疑将为中外石油合作开辟一条新路。但遇到的阻力也不小。此前曾以“股权换油源”计划蜚声业界的中国石油业国际产业投资联盟秘书长崔新生昨天向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首要问题就是中东地区的石油产业链已相当完备,且当地诸多油田开发权都被发达国家所掌握,中国企业很难挤入。没有油源,炼油就无从谈起。而即便有油源,当地的炼厂也已非常多,未必会产生足够的利润。

      “不仅如此,炼出成品油后如何运回国内也是一大问题。毕竟,中国的成品油进出口权还没有彻底开放。”崔新生说。

      据他介绍,当初国内民营油企通过“股权换油源计划”所获得的海外份额油主要也是在当地销售。

      

      能否绕过两大石油巨头?

      但陈顺遂认为,成品油进口限制的问题很好解决,没有配额可以购买配额,没有渠道还可以委托其他有渠道的公司,甚至可以通过正常的边贸来实现。

      “当然,目前只有中石油、中石化等少数几家石油企业拥有成品油进出口资质,我们希望炼出油品后也能通过它们的系统进入国内,再借助广大国内油企的网络进行销售。”陈顺遂说。

      崔新生则表示,如果还是通过两大集团进入国内,那么油企海外找油就失去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中国油企首次奔赴海外。所不同的是,之前此类行为的规模均较小,对国内石油产业影响不大,其中也有不少中国油企在海外遭遇过惨痛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