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要闻
  • 4:观点评论
  • 5:时事国内
  • 6:公司巡礼
  • 7:时事天下
  • 8:时事海外
  • 9:路演回放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特别报道
  • 13:专版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环球财讯
  • A1:市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书评
  • B8:人物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港股直击·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钱沿周刊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2008 年 1 月 10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6版:产业·公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6版:产业·公司
    TD测试5月封网 3G牌照发放仍未定
    华为去年销售破1100亿元
    步入战略增长期 福特在华销量增幅领先
    信产部调整
    电子产品进口税率
    国产手机将受益
    电子产品税率调整
    自主品牌汽车遭遇“冰火两重天”
    洋啤酒跟涨 外资消费品牌纷纷提价
    联通推统一接口手机
    五大IT领域
    “十一五”规划发布
    对欧纺织品出口难再“井喷”
    奥康借壳国际化营销
    中国惠普30%股权挂牌价抬高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或 8621-38967898,zengp@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自主品牌汽车遭遇“冰火两重天”
    2008年01月1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宦璐
      ⊙本报记者 宦璐

      

      猜到了开头,却猜不中结局。2007年上半年,当我们还在为中国自主品牌成功占据30%的市场份额而欢欣鼓舞,之后不久,自主品牌的市占率就不断下滑,大多数自主品牌厂商都进入调整阶段,连当年目标都未完成的企业也大有人在。

      最近,奇瑞汽车表示,2007年的销量目标完成率为97%。在奇瑞全年的38.1万辆的总销量中,出口数量翻了一番还多,达11.98万辆,排除之后,我们得出结论,奇瑞汽车2007年在国内的实际销量为26.12万辆,这比2006年度国内销量25.34万辆仅有微弱增长。在今年乘用车市场迅猛增长,总量超过千万的背景下,奇瑞不进反退就值得反思了。

      奇瑞并非个别现象,以生产小排量车为主的自主品牌都提前进入了“寒冬”。从近来的市场走势看,油价上涨非但没有帮助提升小排量车的销量,反而使其受到冷遇。因为小排量车消费群体往往经济能力相对较弱,用车成本的变化会直接影响他们的购车决策。

      不过,“自主品牌中也不乏逆势向上、表现抢镜的企业,像上汽、比亚迪、海马汽车。”国信证券汽车行业首席分析师赵雪桂分析指出,上汽的自主品牌荣威的品牌已树立起来,明年还将推出WR2车型,其自上而下打造自主品牌的路线非常独特,并且上汽的产品规划是全系列的,以追求商业上的成功为终极目标。

      今年海马汽车也是一个“异类”。资料显示,海马汽车2007年产销达13万辆,产销同比增长60%,其表现引起媒体和业内专家的关注。

      赵雪桂向记者表示,对于汽车自主品牌来说,我们看到了前半段的情况,结果如何,还不知晓。但从手机的自主品牌发展的经验来看,与汽车业的发展有着非常类似的情形。手机和汽车一样,有成本、销售网络上的优势,也曾有2-3年的短暂辉煌期,但因未掌握核心技术,品牌附加值不高,而被洋品牌赶超。因此,对未来的自主品牌来说,不能走完全的低端路线,应该在提高品牌附加值的同时,逐步向中高级产品过度非常重要。

      同时,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分析师姜雪晴指出,虽然油价上涨及燃油税的实施将造成一定影响,但2008年仍将是中高档车的市场。以中高档车为主的自主品牌盈利能力较强,拥有这些车型的公司值得重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