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要闻
  • 4:观点评论
  • 5:时事国内
  • 6:公司巡礼
  • 7:时事天下
  • 8:时事海外
  • 9:路演回放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特别报道
  • 13:专版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环球财讯
  • A1:市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书评
  • B8:人物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港股直击·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钱沿周刊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2008 年 1 月 10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3版:上市公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3版:上市公司
    青松建材将涉足水电煤矿资源开发
    宁波海运定向增发
    个人投资者“扎推”
    康佳彩电
    连续五年销量第一
    出版传媒强势登陆北京图书订货会
    海信电视
    获CES展品牌大奖
    国投中鲁
    控股股东增购定向增发股
    腾达建设
    抢占高端建筑施工市场
    云铝股份
    将公开增发8000万股
    上海建工集团三度荣膺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攻守自如 烟台万华高技术筑成“护城墙”
    海利得
    布局中高端灯箱布产业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或 8621-38967898,zengp@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攻守自如 烟台万华高技术筑成“护城墙”
    2008年01月1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朱剑平
      烟台万华宁波工业园 资料图
      ⊙本报记者 朱剑平

      

      1月8日,烟台万华“年产20万吨大规模MDI生产技术开发及产业化”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其高技术壁垒再次得到确认。然而,烟台万华被资本市场看好的“高城墙”,却是经数年修建而成,其中极其艰难曲折。

      

      技术创新

      置于死地而后生

      MDI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系列产品的英文缩写,是制备聚氨酯的主要原料。聚氨酯是世界第五大塑料,具有优异的隔热性、弹性、耐磨性、耐油性,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主要领域,近二十年来,其需求增长是GDP的数倍。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烟台万华从日本引进了一套相当于国际60年代技术水平的1万吨/年的MDI生产装置。

      从此万华开始了艰苦的磨难。万华引进来的只是生产装置和生产许可证,真正的技术是怎样研究开发出来的并不掌握。生产装置引进来后,不能满负荷运转,且运转极不稳定,年产量始终徘徊在五、六千吨,每月数次停止运转进行突击抢修。

      万华开始通过动手核算搞各种方案,积累了大量的一手研究数据。在陆续采取了多项改造措施之后, MDI装置运转终于开始稳定了,1988年达到了80%的产能。但这显然不足以维持企业的长久生存。万华开始与日本、欧美行业巨头谈技术引进,但没有任何进展。

      1993年,万华引进的装置寿命已到期。新技术引进无门,自己企业的技术创新没有突破,产品明显缺乏市场竞争力。眼看着等下去只有死路一条,万华人终于领悟:真正具有市场潜力的技术是引进不到的,技术创新能力也是买不来的。如果万华不能掌握MDI的制造技术,中国的聚氨酯工业就会掌控在国外跨国公司手里。万华开始自主创新。

      从1993年9月起,万华开始攻关MDI装置的核心——技术软件包,连续取得一系列技术突破。1994年产量达到了近9千吨,1995年达到1万吨,1996年提高到了1.5万吨,这也标志着万华人已经打开了技术软件包这个神秘的“黑匣子”。

      万华人再接再厉,瞄准国际领先,通过采取先进的开发模式和组织网络,对装置多处关键环节集中优势力量攻关。1999年终于开发出拥有自主产权的年产2万吨MDI制造技术,2000年至2006年又成功开发4万吨/年、8万吨/年、16万吨/年和20万吨/年的MDI制造技术。

      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20万吨MDI制造技术与生产线,是目前国内依靠自主创新制造的最大的MDI生产装置。这一项目采用了多级全连续缩合反应技术开发等一系列先进的工艺和技术,不仅在万华宁波工业园成功实现产业化,装置运转稳定,而且大大降低了装置能耗,比跨国公司的能耗降低了近10%,同等规模的MDI投资也比跨国公司低30%至40%,产品质量也明显提高。

      烟台万华在MDI制造技术上终于取得重大突破,到达国际先进水平,使中国成为继德、美、日之外的第四个拥有该技术的国家。这一历史性的突破,标志着中国在这一高技术产品领域打破了国外跨国公司技术封锁。

      

      遭遇倾销

      “四渡赤水”打市场

      1999年万华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年产2万吨MDI制造技术,意味着打破跨国公司的技术垄断。与此同时,另外一场没有硝烟的较量又开始了。看到中国MDI市场的潜力巨大,跨国公司纷纷抢滩中国。

      无论在世界哪个地区,聚氨酯一直是朝阳产业。MDI自上世纪60年代实现工业化生产以来,全球MDI需求增长是GDP增速的2倍,而中国对MDI需求增速是GDP增速的3倍。过去五年,中国MDI市场需求年均增速超过27%,已经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MDI消费国,中国人均聚氨酯消费量不到发达国家人均消费量的10%。巨大的市场空间给万华提供了极为难得的发展机遇。

      随着烟台万华的技术创新及产业化成功,生产规模、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已经具备了与跨国公司抗衡的实力,国内市场占有率由1998年的末尾到2002年跃居首位。万华的崛起,跨国公司感受到了压力,开始在中国市场上以倾销为手段加大对万华的围追堵截,有的公司倾销幅度接近70%。

      2002年8月5日,万华果断地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反倾销申诉,国家通过调查决定立案取证,这为中国幼稚的聚氨酯产业发展赢得了宝贵时间。2003年11月6日,为了全行业利益,万华又向国家相关机关提出反倾销撤诉。至此,万华利用中国加入WTO后的商业准则,以“四渡赤水”的谋略,突破跨国公司围追堵截,打了一场保护中国幼稚MDI产业的漂亮突破战。

      烟台万华在聚氨酯行业的崛起,不但有力地支持了下游轻工、纺织、家电等相关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而且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建材、军工诸多领域。未来中国致力于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MDI更是大有可为。在建设节约型社会方面,MDI制备的聚氨酯硬质泡沫是目前隔热性最好的节能建材。在欧美发达国家,MDI第一大应有领域为节能建材,而目前中国只有5%的建筑采用节能建材,而由MDI制造的聚氨酯节能建材只占其中10%左右。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MDI制备的生态粘合剂,可以把农作物秸秆变成零甲醛的环保家具和装饰材料,不仅不用焚烧农作物秸秆,而且不用砍伐森林,也有助于提高农民收入。

      烟台万华董事长丁建生感慨地表示,正是坚持不懈的自主创新,为烟台万华也为中国聚氨酯工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于MDI是全球化产业,如果万华偏安于中国市场之一隅,无异于坐以待毙。北美、欧洲MDI市场需求量超过100万吨,中国周边俄罗斯、南亚、东南亚、中亚等新兴市场需求强劲且没有MDI生产厂,这为烟台万华MDI做强、做大并走向世界提供了市场空间。未来万华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