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要闻
  • 4:观点评论
  • 5:时事国内
  • 6:路演回放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9: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6:环球财讯
  • A1:市场
  • A2:股市国内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专版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市场
  • T3:艺术财经·投资
  • T5:艺术财经·专题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汽车周刊
  • B8:汽车周刊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港股直击·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专栏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披露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2008 年 1 月 11 日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A5版:金融机构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5版:金融机构
    股权投资收益或临下滑危机 险资打响“多元战”
    瑞泰人寿
    将继续专注投资型保险
    民生人寿2007年保费收入净增长200%
    2008年财险行业走出谷底
    陕西广电网络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签订《有线电视网络资产收购补充协议》的补充公告
    中外险商分羹400亿货运险市场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或 8621-38967898,zengp@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股权投资收益或临下滑危机 险资打响“多元战”
    2008年01月1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黄蕾
      京沪高铁公司的创立,也让市场领略到了保险资金在投资基础设施上的魄力 资料图
      多位投资人士昨日接受本报采访时预计,今年保险投资收益率可能出现一定幅度下降。未来国债收益率提升空间不大,且协议存款利率上升动力不足,最关键的是目前保险投资收益大幅上涨的主要驱动因子——股权投资收益,在不考虑释放浮盈的情况下,其2008年或将出现大幅下滑。

      从目前的趋势来看,今年保险投资收益的来源渠道主要包括:大量浮盈释放、申购大蓝筹、投资渠道扩容三个大方向。

      ⊙本报记者 黄蕾

      

      2007年,红火的股票市场使保险公司赚得盆满钵满,股权投资收益因此支撑起了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的大半边天。然而,现时市场传递出的诸多不确定信号,令保险公司的操盘手们开始意识到,依赖于A股市场并非保险资金提高投资收益的长远之计。

      

      固定收益提升空间不大

      “债券投资方面的人才十分紧缺,公司下一步马上就要公开张榜招人。”一位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高级投资经理在电话里告诉记者。他说,2007年开始债市暖风频吹,2008年或掀起一股债市扩容潮,保险公司有望参与对公司债和特别国债等债市新品的分羹。

      然而,分羹收益的厚薄仍倚赖于保监会对无担保债的放行与否。目前,身为债券最大买家的保险机构仍不能投资无担保债,而公司债主要采用的就是无担保形式发行,这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保险机构投身公司债的手脚与热情。坊间热传的“保监会将出台关于保险机构投资无担保公司债的相关文件”,从目前来看,也仍是“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至于保险机构固定收益类投资中的“主角”国债,也或将因为今年实施的更加严厉的信贷政策,提升空间较为有限。海通证券本周出炉的投资报告显示,尽管2007年固定收益类投资收益率升幅较大,尤其在连续加息环境下,去年国债收益率上升较快,但2008年实施的信贷从紧政策会促使商业银行对国债需求有较大提升,需求的增多则使得国债收益率很难上升甚至下降。

      协议存款方面,市场人士认为,从银行的成本和收益角度来看,其利率上升空间较小。上述报告援引相关数据指出,“目前,银行贷款业务收益率平均在5.9%至7.5%,扣除0.5%至1%信贷成本后平均收益率不到6%,还要考虑运营成本,相对37个月和61个月金融机构协议存款利率只有不到1%的空间。因此,商业银行相对协议存款业务的需求动力不足,将导致协议存款利率很难上升,甚至会下降。”

      

      释放浮盈平滑股权投资

      跌宕起伏的大盘行情,令身为A股淘金者主角的保险公司感到了市场风险的无处不在。加上2008年资本市场波动性加剧的预期,市场人士的普遍观点认为,相比去年的“风光”,保险资金今年的股权投资收益率很可能大打折扣。

      不过,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平滑投资收益,如果保险公司将划分为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进行变现,也就是将一部分浮盈加以释放,则投资收益率会大幅提高。东方证券研究员王小罡昨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08年可能会是保险公司释放浮盈的一年。

      根据国泰君安的报告数据显示,中国平安和中国人寿的账面上仍有大量的浮盈,截至三季度,前者累计浮盈接近200亿元,后者累计浮盈达700亿元。海通证券的报告认为,中国平安和中国人寿的未实现浮盈分别相当于增厚每股收益2.35元和1.33元。

      “由于去年保险公司的股权收益率增幅较大、基数很高,相比之下,2008年股权投资收益率才会显得相对失色。不过,如果释放一部分浮盈后,中国人寿、中国平安2008年的投资收益率仍然高于我们对其长期投资回报率的判断。”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二级市场的风险加剧,市场预计将有一部分保险资金转移至一级市场,“打新”将在2008年更趋频繁。随着越来越多大盘蓝筹的回归和央企的上市,新股IPO 的整体规模将继续扩大,为保险公司创造更多的无风险获利良机,保险公司“打新”收益值得期待。据王小罡粗略计算,假设2008年有1万亿红筹股回归,保险资金或能拿到1000亿左右的获配额,利润相当可观。

      

      投资战略“多条腿”走路

      尽管不断有报告抛出“牛市根基没有动摇”的信号,但保险资金正在从战略角度合理配置资产。种种迹象表明,2008年保险投资渠道将呈现前所未有的多样化景象。

      从目前的趋势来看,牛市后的保险投资收益来源渠道主要包括:产业投资、基础设施投资、曲线房地产投资以及海外投资等,这些都将为保险资金提供一个大展拳脚的舞台。尤其是2008年国有资产重组上市的进程会进一步加快,城市商业银行的改革仍然继续,都将为保险资金提供股票市场之外的投资渠道。

      海外投资的放行使保险资金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配置,国内资本市场的周期性对保险资金收益的制约因素作用日渐式微。中国平安在收购国际金融服务提供商富通集团上开了个好头,中国人寿在海外收购上亦是蠢蠢欲动,美国“次贷”危机可谓为保险机构提供了一个“退潮时捡贝壳”的逢低买入之良机。

      而21家保险机构QDII牌照的放行,被视为2008年保险资金提高投资收益的另一大看点。尽管头顶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但保监会先行放开港股市场的安排,也让我们看到了监管部门的“用心良苦”。一家合资寿险公司投资部负责人向记者道出其中原委,“由于目前允许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的是香港H股和红筹股,是与中国经济相挂钩的市场,因此就算在人民币升值当口,所带来的汇率风险相对较低。”

      2007年底京沪高铁公司的创立,也让市场领略到了保险资金在投资基础设施上的魄力。由股权投资先锋平安保险牵头的保险团队,以集体出资约160亿元投资了京沪高铁,占总股份13.93%,成为该项目第二大股东。这是中国保险企业首次联合投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据悉,后期还会有一部分保险资金参与进来。

      而这些仅仅是保险资金在非股市投资领域的“小试牛刀”。随着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管理相关细则的出台、基础设施项目的与日增多、银行改革重组步伐的临近、股权期货的推出等,都有可能成为保险资金下个投资故事的一段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