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特别报道
  • 3:要闻
  • 4:观点评论
  • 5:金融·证券
  • 6:时事
  • 7:金融
  • 8:信息披露
  • 9:路演回放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上证研究院·经济学人
  • 16:上证研究院
  • A1:公司封面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信息大全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披露
  • A7:信息披露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股民学校
  • B5:维权在线
  • B6:财富人生
  • B7:专栏
  • B8:书评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基金一周
  • C3:基金·封面文章
  • C4:基金·基金投资
  • C5:基金·基金投资
  • C6:基金·投资基金
  • C7:基金·投资基金
  • C8:基金周刊跨版
  • C10:基金·投资者教育
  • C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C12:基金·数据
  • C13:基金·数据
  • C14:基金·互动
  • C15:基金·研究
  • C16:基金·人物
  •  
      2008 年 1 月 14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4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4版:观点评论
    国企重组市场化大幕拉开
    2008:私募、主权基金推动全球并购
    新版交强险仍留下了知情权隐患
    不必夸大巨额
    “解禁”股份的影响
    现行听证会制度亟待进行全面改革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或 8621-38967898,zengp@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国企重组市场化大幕拉开
    2008年01月1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郭凤霞
      ⊙郭凤霞

      

      新年伊始,资本市场便硝烟四起。中航“搅局”、“东新恋”的故事还没结尾,S*ST中纺控股权之战又开始上演。这边宜昌市国资委推出“拒鲨计划”,准备建立反收购专项基金,而那边国防科工委又吹响了军工企业加速进行股份制改造的“集结号”。这一幕幕大戏以一种令人震撼的力量在资本市场上登台亮相,大有惊蛰未到,春雷已动的味道。

      种种迹象表明,围绕着新一轮国企重组和行业整合,一种全新的市场化操作思路正在形成。从最近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来看,国资委就东航引进新航事件于1月3日的表态“企业经营行为由企业按市场化原则操作”的意见,确实并不只是说说而已,而是代表了管理层一种明确的市场化指向。何以见得?

      首先,从争夺战的激烈程度来看,双方都已进入了实战状态。企业敢想、敢说、敢做,有着充分的自主意识,与以往那种政府主导的“拉郎配”、“走过场”式的企业重组有着天壤之别。以东航争夺战为例,一波三折,悬念迭起,从表面上的股权之争,到背后两种发展战略的较量,从“口水仗”对阵到股东大会前一天提高报价“出牌”,双方你来我往达到白热化程度。虽然最后以H股七成、A股九成股东反对结束这场投票大战,但两个企业之间的博奕还远未结束。这样一场公开的几乎是全透明的央企并购大战实属罕见。如果退回到十年以前,这样的事情几乎不可能发生。只要上级主管部门“拍板”就可以决定的事,用不着这样大费周折,这说明在大型国企的兼并重组问题上,政府正在退出“主导”的身份,不干预竞争,而由企业完全按照市场规则进行充分博弈,直到寻找到一种“共赢”的格局为止。

      其次,从争夺战的参与级别来看,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企业在前方打仗,作为“父母官”的地方政府和国资部门在背后支持,甚至全情投入,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们看到的是,这种参与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更多的是借助于市场化手段,而非行政命令。南京斯威特集团和上海电气股权利益的争夺,最终演变成江苏和上海两个地方法院迥然不同的判决冲突,尽管一个判的是合同违约纠纷案,一个判的是侵权纠纷案,最终结果却重叠在对价值数亿元的股权争夺上,这场“司法混战”虽然有地方利益之争,虽然有可能惊动最高院,但这种上升到司法层面的竞争,却是对我们《公司法》、《证券法》等经济大法执法能力的最大考验,也是对即将到来的全流通时代进入全面博弈阶段的提前预演。

      另外,从争夺战引发的深层思考来看,如何避免全流通之后遭遇恶意收购,最终失去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成为许多地方国资委不得不面对的问题。随着“大小非”不断解禁,央企在各地大举扩张,实力雄厚的民企也是虎视眈眈,越来越多的地方国企面临被收购的威胁,为了确保国有控股地位,宜昌市国资委拟建立反收购专项基金,必要时将直接参与到证券市场上同台竞争。“拒鲨计划”出于反收购目的,要求公司在章程中设置一些条款,以此作为并购的障碍。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专家剧锦文表示,宜昌的“拒鲨计划”在全国范围内都具有示范意义。应该说,在市场规则的基础上制订的反收购计划更具可操作性和前瞻性,也更加触及市场经济的“内核”部分。

      可以预见,2008年从“东航之争”开始的央企重组,包括国企改革,总的框架思路已经破题,市场化操作将取代行政手段。应该看到,这是一种国有资产管理理念上的标志性突破:政府逐渐淡出,朝着市场监管者的中立角色转移;企业在拥有更多自主权和选择权的同时,必须依照市场规则参与充分竞争。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既确保参与竞争各方和股东的权益,又能确保国有资产价值最大化,从而达到和谐“共赢”的最终目的。

      从这个角度讲,资本市场不相信眼泪,竞争要依靠市场规则,将是所有参与竞争的各方必须严格遵守的底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