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石贝贝
2007年,PE(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在中国内地市场战事愈酣,而众多活跃的PE也感受到来自政策、行业等各个方面的竞争压力。
“今年以来内地市场发生很大变化:第一,很多国内外竞争者进入内地市场,同时也赚到钱;第二,很多LP(有限合伙人,即投资人)更愿意把钱投进来;第三,行业的门槛、难度等不断提高。”一位资深PE人士表示。凯雷投资集团董事总经理兼亚洲增长基金主管祖文萃则进一步指出:“这就要求PE们在投企业时,要更具灵活性、更快速、更有效率。”
目前,中国内地已经成为亚洲最为活跃的PE投资市场。通过对内地有活跃投资记录的75家PE投资机构研究后,清科集团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1月30日,2007年PE机构在中国内地市场共投资170个案例,参与PE投资活动的机构数量达105家,整体投资规模达124.86亿美元。
新变化:更多竞争者加入
据清科集团研究中心统计数据,2007年前11个月,除一向活跃的外资PE机构,正有越来越多的新兴外资机构参与中国的PE投资活动;另一方面,中国本土PE投资机构也在不断壮大,随着他们与外资PE合作与竞争,中国PE市场将更显活跃。
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去年12月初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商业银行可以通过收购基金管理公司或信托公司来进行间接投资,只要能够在风险和投资之间找到平衡点就可以进军PE市场。”
尽管依然受限于《商业银行法》的规定,但不少银行已开始悄悄尝试。PE行业人士认为,此前工行通过控股公司工银香港成为阿里巴巴的投资者,就是商业银行曲线开展PE投资的先例。“各家银行都在谋求混业经营,通过境外控股公司或入股信托等‘擦边球’方式介入PE投资。”
去年9月11日,中信、中金等券商开展直接投资业务试点的申请正式获得证监会批准,这意味着国内券商直投业务重新拉开序幕。据内地证券业一位人士透露,目前国内主要券商闻风而动,“大部分在悄悄筹备设立直投部门”。
银行、券商们在资金、资源等方面的优势,足以让外资PE们感受到压力。祖文萃表示,与它们相比,外资PE在资金方面实力较弱。“但这也要看投资对象的需求。比如,我们的增长基金专门针对需要提升在资本市场知名度的民营企业,我们在这个方面就比较有优势。”
新热点:
A股退出和人民币基金
2006年9月施行的《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对外资PE惯用的“红筹上市”模式进行了限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是外资PE投资境内企业、随后实现境外上市的主要途径。
根据《规定》,境内公司在境外设立特殊目的公司、或特殊目的公司并购境内公司,都须向商务部申请办理核准手续。某本土PE人士表示,这实质上控制了“红筹上市”的两个关键环节,而新规定中更为复杂的审批程序和批准证书“一年内有效”的期限,使其更为困难。
或受《规定》和A股市场爆发式增长的影响,2007年VC/PE投资支持境内企业在A股资本市场“退出”案例明显增多。根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去年前11个月有30家VC/PE支持的中国企业实现A股上市,是前年同期的6倍;融资147.25亿美元,约为前年同期的100倍,比海外市场的融资额高10.41亿美元。祖文萃认为,这并不表示中国不欢迎外资,而是说明政府希望把最好的企业资源放到国内。同时,中国政府也看到PE行业所能创造出的价值。“这些都是正确的决策,目的是培育本土PE,并为它们提供发展空间。”
尽管外资PE需要因此做出相应的调整,但祖文萃认为外资PE依然具有优势。“PE的竞争优势不在于从哪里募集资金、注册地在何处,而是PE投资企业之后能够为企业带来怎样的资源。”
此外,一改单纯美元募资模式,PE也开始关注起人民币基金。清科创始人倪正东表示,从长期来看,募集人民币基金是一个趋势,而且也将越来越活跃。凯雷、得克萨斯太平洋集团等知名PE机构亦在公开场合表达过对募集人民币基金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