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特别报道
  • 4:观点评论
  • 5:金融机构
  • 6:信息披露
  • 7:时事
  • 8:信息披露
  • A1:公司封面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信息大全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披露
  • A7:上证研究院·经济学人
  • A8:上证研究院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B1:理财股经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股民学校
  • B5:维权在线
  • B6:财富人生
  • B7:专栏
  • B8:书评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基金一周
  • C3:基金·封面文章
  • C4:基金·基金投资
  • C5:基金·基金投资
  • C6:基金·投资基金
  • C7:基金·投资基金
  • C8:中国基金业十年大巡礼
  • C10:基金·投资者教育
  • C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C12:基金·数据
  • C13:基金·数据
  • C14:基金·互动
  • C15:基金·私募
  • C16:基金·对话
  •  
      2008 年 1 月 21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4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4版:观点评论
    中小板公司高管套现
    是个什么信号?
    投资者教育核心:从风险向理财转变
    “忘掉西方”的建议
    或值得考虑
    建议把工资外收入纳入《工资条例》范畴
    让优质基因去经营优质资产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或 8621-38967898,zengp@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小板公司高管套现是个什么信号?
    2008年01月2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郭凤霞
      ⊙郭凤霞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自去年12月份至今,30多家中小板上市公司高管及亲属大量减持自家公司股票,共计变现近6亿元。笔者通过深交所网站的中小板“诚信档案”了解到,在102家“小非”已解禁的中小板上市公司中,占到三分之一的公司高官及亲属大量减持自家股票,这种带有群体性特征的减持现象,显然已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甚至引发某种不安。

      但是,如果我们再认真观察一下,从12月份至今的大盘行情,恰恰是中小盘股节节走高,压着指数炒个股的一个阶段。此前一周,就已经有人惊呼,深圳中小板已高达90倍市盈率,不少个股已涨到超出人们想像的历史高位。因而30多家中小板上市公司高管及其亲属选择在这一轮上涨行情中开始集体减持行动,无疑带有非常明显的套利动机。应该看到,这些减持纯属个人行为,是个人对公司价值、市场前景和“牛市能延续多久”这样一个重大问题的综合判断。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进入尾声,大小非解禁高潮的到来,大量非流通股涌向市场将是广大投资者不可回避的一个事实。但是,我们却可以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投资策略和投资方向。上市公司高管及其亲属集体抛售套现,至少意味着这样一个信号,短期内他们公司的股价已经见顶了!随着股价的不断攀升,市场风险和股市泡沫也在不断累积,作为投资者必须坚守以谨慎为原则的投资底线。

      首先,要记住“买者自负”的教诲。从亿安科技第一只百元高价股的沦落,到银广厦、蓝田股份等蓝筹股弥天大谎的破灭;从三九医药大股东一支笔掏空25亿,到郑百文、粤金曼、琼华侨、新疆德隆的退出江湖,这其中几乎每一只股票都经过一轮又一轮的爆炒,许多高位买入、深度套牢、直至投资收益全部归零的投资者至今还大有人在。曾经有一个西方学者这样描述道,任何超过资本实际价值的增长都仅仅是想像中的事情;不管普通算术如何延伸,1加1永远都不会等于3个半,结果,任何虚拟价值都将是某些人或另一些人的损失,对此,唯一的阻止办法是及早出售,让魔鬼抓住最后一个人。这话虽然有些言过其实,但却是告诫我们,千万不要在股价处于历史高位时还勇往直前,一定要记住惨痛的历史教训。

      其次,要防止中招“虚假信息”的传播。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在一年多前就指出,虚假信息披露问题,我有一个深刻感觉,将会比在股权分置时代更加严重。因为在股权分置时代,无论是控股股东还是实际控股人披露虚假信息,最大的动机都是使他们的企业达到融资标准。可是在全流通时代,尤其在企业高管实行奖励以后,为了追求资本市值的最大化,虚假信息披露的动力比在股权分置时代更为强烈。这就意味着,我们在频频听到上市公司各种利好消息传来时,头脑一定要保持清醒,要比平常更多一根弦,切勿盲目冲动,不计后果地追涨杀跌。特别要警惕某些公司利用虚假信息来合谋损害公众利益,或者设法哄抬价格。至于那些一边公布利好消息,一边大量减持自家股票的公司更是要千万小心了。

      另外,要时时以中国的古训“不贪为宝”提醒自己,富贵切莫险中求。随着全流通的脚步越来越近,资本市场正在焕发生机,日益繁荣,投资者在这百年一遇的盛世中取得丰厚回报的机会也大大增加。关键是,投资者要懂得如何及时“止盈”,避免贪婪造成的被动和损失;要懂得保护自己如何在“百媚丛生”的信息光环下不受到诱惑,不在高位时接盘,不做“让魔鬼抓住的最后一个人”,这才是最重要的。在这场资本的博弈中,中小投资者总是弱势的一方,较量的不仅是智慧、勇气,还有那种“不贪为宝”的定力。    

      从这个意义上讲,部分中小板上市公司高管及亲属高位套现,给我们提供的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让我们有时间对自己的投资策略及时进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