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特别报道
  • 3:特别报道
  • 4:焦点
  • 5:时事国内
  • 6:信息披露
  • 7:观点评论
  • 8:公司巡礼
  • 9:时事·海外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环球财讯
  • 16: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1:市场
  • A2:股市
  • A3:金融
  • A4:金融机构
  • A5:基金
  • A6: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时事天下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公司调查
  • B8:财经人物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港股直击·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钱沿周刊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2008 年 1 月 24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6版:货币债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6版:货币债券
    人民币被动升值压力陡增
    去年发行国债约2.35万亿元
    美市仍未见底 我国调控艰难抉择
    国内债市:因为封闭所以独行
    外部经济环境变弱有利中国债市发展
    联储大幅降息 美元疲软
    上证所固定平台国债收益率曲线
    国债收益率曲线
    国开行浮息债受捧
    今日发行290亿元央票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或 8621-38967898,zengp@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美市仍未见底 我国调控艰难抉择
    2008年01月2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兴业银行 鲁政委
      ⊙兴业银行 鲁政委

      

      笔者认为,美联储此番非常之举,不仅没有传递出美国市场已经见底的信号,反倒意味着回稳尚需时日。美国经济的疲弱表现,使得我国宏观政策在“内虚热外实冷”的炙烤下面临艰难抉择。

      

      非常之举暗示形势严峻超想象

      在此次史无前例的大幅降息前,联储还督促国会“尽快”批准政府1450亿美元财政刺激方案。不妨回忆一下“9.11”时的情形,当时格林斯潘甚至主动拒绝了采取财政刺激措施的提议。而被视为秉承了格老衣钵的伯南克这次却接受财政刺激方案,显示出问题的严重性已远超外界想象。

      

      显示联储此前对形势估计不足

      按照正常逻辑,如果联储预期形势严峻,便应当连续以50bp频率持续下调,直到市场情绪稳定。因为首次大幅降息,无异于确认市场的悲观预期;但随后骤然降低降息幅度回归小幅常态,则无异于告诉市场:形势的确严峻,但联储因种种因素制约,所提供的帮助有限。由此,无疑进一步恶化了市场预期。

      从是否应该的角度讲,在市场形势稳定之前,联储后续应当释出明确信息:一日市场不稳,便一日不会停止以50bp幅度的持续降息。陷入滞胀可能性不大

      对于市场普遍预期的美国经济是否会由此陷入“滞胀”,笔者认为不太可能。

      其主要原因是,在本轮大宗商品牛市行情刺激下,其产量已被扩大到了史无前例的地步。一旦美国经济恶化,欧洲和日本活力下降甚至跟随出现衰退,需求下降必然拉低价格。其中原油价格的下落,将使生物燃料无利可图,最终使粮价上涨压力减小。这样,美国国内价格持续明显上涨可能性就大大减弱,这与上世纪70年代供给突然大减导致“滞胀”的情况存在根本差异。

      

      市场见底尚需时日

      一旦有华尔街投行CEO下台,便意味着其随后必然会爆出巨亏:既然人头已经落地,就要让这颗人头能物有所值,以便机构可以借此做足坏账后轻装上阵。从缩短市场阵痛来讲,一次性的“大爆炸”比起时不时、冷不丁地爆出问题,更有利于联储进行一揽子集中救助。当然,毫无疑问的是,这样做短期震动肯定会更大。

      本次联储的非常规举动,不仅不意味着市场已见底,反倒显示,市场从巨大震动中恢复情绪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从识别市场恢复的标志性事件来讲,高盛在次级抵押贷款中是否果真独善其身之事大白于天下,才可能是市场接近见底之时。从标志性数据来讲:采购经理人指数、美国零售数据和就业数据反弹,将是未来最关键的提振指标。  

      

      央行面临艰难抉择

      在本次美联储大幅降息之后,我国1年期央票招标利率已和1年期美元Libor出现明显倒挂。这无疑给央行后续继续加息带来巨大压力。同时,美国经济增长前景恶化,也加大了我国继续“认真”执行“从紧”政策的风险。

      然而,由于翘尾因素高企,食品价格上涨,特别是近日全国性大雪,必然造成难以纳入临时价格干预中的蔬菜、水果价格在1月份高涨。这样,1月份CPI很可能重回6.9%附近高位。同时,由于运输困难,目前13个省已开始出现拉闸限电,这不排除会被一些人错误地视为经济依然过热持续的症状。在这样所谓的“内虚热外实冷”炙烤之下,我国央行将面临艰难抉择。

      从“应该与否”的角度看,央行应当合理把握流动性对冲节奏,加强对信贷总量控制和结构调整引导,增强金融机构抵御市场波动的能力;在加息上,应继续保持观望。毕竟,引导通胀预期并非只有加息之一途。国家相关部门完全可以主动采取理性务实态度,就物价形势发表谈话,稳定预期。

      当然,从“会不会”的角度,在“从紧”之枪刚响不久即指望宏观调控政策明显转向似乎并不现实。因此,如果CPI突破6.9%,迫于稳定预期的压力,央行仍可能被迫加息,但加息模式可能再度创新:上调1年以内(不含1年)存款利率,下调活期存款利率,维持1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