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深股市在以超过7%的幅度再次暴跌之后,昨天并没有呼应美国市场反弹的走势与美国刺激经济的消息,而是以刺破年线的表现阴跌收盘。对于这种走势,估计那些“风派”人士,在傍不到美国因素之后,又要绞尽脑汁,另找说词了。
那么,中国股市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显然,问题不在外部,而在内部。中国股市的最大威胁,来自自身的两大问题。
在作这样的分析之前,我们先看一些基本面上的情况。据国家统计局信息,去年我国11.4%的GDP增长中,消费以4.4的贡献率七年来首次超过投资和净出口。另外,去年我国贸易顺差同比增长减缓26.3个百分点。这是什么意思?
这一结构性变化表明,我国经济的内生性增长因素正在增强,外贸正在向均衡方向调整。这是我们所希望的,也是多年努力的结果。而消费对经济的拉动,其实早在2006年下半年就已露出了苗头。今年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还将更加明显。
这是件好事。在中国经济对外依存度趋于下降的情况下,所谓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的影响,或许是局部性的,决不会构成全面的威胁。因此,在宏观基本面上,并没有多少理由可以解释中国股市的这场暴跌。
那么,问题在哪里呢?如果我们朝内看,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对中国股市直接构成威胁的是上市公司及相关机构,上市公司把股市当作捞钱的“唐僧肉”,只知道攫取、不知道回报,是对股市最直接、最持久的威胁。
远的不说,近的是一些公司限售股解禁,除了想办法高位套现,很少有维护公司市值的考虑;而一家大公司居然无视市场资金状况,推出狮子大开口的融资方案,甚至引起了人们的愤慨。另外,从已披露年报看,去年公司业绩那么好,又有几家想给投资者以现金红利回报的?
上市公司不考虑社会投资者利益,不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不懂得珍惜资金资源,爱护这个市场,既是中国A股市场的历史痼疾,也是未来发展的最大隐患之一。
对中国股市构成另一大威胁的是市场问题。进一步细分,有两个层面。一个是不同利益主体、利益相关方的博傻;另一个是话语结构,尤其是影响信息传递的公众话语权问题。这两方面现在都对市场有不正常的干扰。
先看不同利益相关方的情况,在这个市场中,除了数以千万计的个人投资者,还有上市公司,机构投资者,券商等服务机构,以及相关管理部门,其中也包括一些虎视眈眈的外资机构。
在这样一个多边利益格局中,是通过市场手段,把成千上万散户的钱一点点蚕食走,还是共同来呵护这个市场,把有持久赢利能力的优质公司吸引进场,共享财产性收入成果。不同制度规则是有不同结果的。而博傻的做法,只能使股市巨幅振荡、降低社会资金整体运作效率,并不能培育出一个健康高效的市场来。
另外一个更突出的是,话语结构与舆论氛围问题。眼前就有一个典型例子,一家因“次债危机”闹出90多亿美元巨亏的外资银行称,中国将成为在2008年“最不受青睐”的亚洲投资市场,中国股指“还将有更大幅度的下跌”。而正是这家银行,对中国的兴趣其实并未减弱。
还有一位市场闻人称,中国股市暴跌之后还是大泡沫,真正价值仅2000点。言下之意,不探到2000点中国股市便没有价值。更有甚者,一些并不见其提供与中国经济基本面相关的分析数据和事实依据的“周期论”者,拿着国外的所谓牛熊周期来比划市场。
凡此种种,弃事实于不顾、僵化教条的乖张言论,都加大了对市场的扰动。
股市与经济发展正相关,是被股市发展的历史和经济学所证明的。中国股市的表现和中国经济一样会有自己的特点,只要中国经济长期向好,股市的健康向上是可以预期的。
不过,在下一步发展中,这两大顽症不解决,中国股市受到的干扰还会一再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