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广告
  • 4:要闻
  • 5:观点评论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A1:市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上证研究院·行业风向标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市场
  • T3:艺术财经·投资
  • T5:艺术财经·专题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汽车周刊
  • B8:汽车周刊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港股直击·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专栏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环球财讯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2008 年 2 月 1 日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T2版:艺术财经·市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T2版:艺术财经·市场
    2008年艺术市场进入价格调整期?
    中国雕塑市场
    将打破“不温不火”格局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或 8621-38967898,zengp@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国雕塑市场将打破“不温不火”格局
    2008年02月0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学东、董岳
      展望雕塑作品
      隋建国《衣钵》
      ⊙学东、董岳

      

      毫无疑问,绘画作品一直是国内艺术品市场中最“吃香”的交易种类。但是与绘画具有几乎相同发展历史的雕塑作品的行情却长期处于“不温不火”的况态。从1991年澳大利亚人华莱士在北京创立红门画廊开始,至今仅北京地区的画廊约有400家。但是仔细统计下来,几乎没有一家画廊专门以经营雕塑作为“主打”产品。

      而从“二级市场”拍卖行来看,从1993年中国首家艺术品拍卖公司上海朵云轩成立至今,没有一家拍卖公司曾经推出过“雕塑专场”拍卖。虽然1995年中国嘉德拍卖公司率先在国内设置“中国油画及雕塑”专场,1997年上海朵云轩开设了“西画雕塑”专场,但这个时期由于雕塑作品的上拍数量极少,加之藏家对雕塑作品关注度不够,所以整体行情比较低迷。目前,雕塑作品往往与油画放在一个场次中进行拍卖,这使得雕塑作品没能成为一个独立的拍品种类进行交易,也间接使得雕塑品无法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整体行情。

      不过,雕塑作品这种“温火煲汤”的行情在2003年之后才有所改观,这与中国艺术品自身发展状况有着必然的联系。2003年之后,艺术品市场中拍卖公司的数量激增,开始有了更多的拍卖公司,如北京华辰、北京翰海、北京保利、北京匡时开设“油画及雕塑专场”,雕塑品的上拍数量有所增长,部分雕塑名家的作品价格开始有上扬的迹象。同时,随着近年来画廊自身的发展需要,有越来越多的画廊把目光转向了对雕塑作品的关注,很多画廊开始组织专门的雕塑展览,这在一定程度上对雕塑作品的收藏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此外,大型的艺术博览会中也出现了不少的雕塑作品,偶尔也有高价成交的作品出现,例如在2007年艺术北京博览会上,雕塑家陈文令的一件雕塑作品就以400多万元的价格被国内藏家收入囊中。

      目前,中国当代雕塑作品的行情尚处于“个人英雄主义”时代,虽然整体行情有待发展,但一些艺术家的作品行情却颇为乐观。2003年后,隋建国、展望、向京、蔡志松、瞿广慈以及台湾地区艺术家朱铭的作品拍卖价格出现了明显的上涨,尤其是2007年这些雕塑家纷纷刷新各自作品的成交纪录。

      隋建国是中国最重要的当代艺术家之一,也是在观念主义方向上走得最远的中国雕塑家。在整整二十年的时间中,他的工作既具有个人实验的意义,也由于他的特殊地位和影响,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中国雕塑界在时代巨变过程中的一种标识。

      隋建国的艺术经历了现代主义(1987-1989)、材料观念主义(1990-1996)和视觉文化研究(1997-2007)三个时期:第一时期逢20世纪中国80年代现代艺术运动的高潮期,这一时期他以《平衡》、《失重》和《卫生肖像》三个系列为代表,突出了运用各种现代主义雕塑语言进行“自我”、“生命意义”的哲理陈述和反省。90年代初,随着中国文化转型期的到来,他调整了自己的艺术问题与方向,开始把本土性的材料实验与观念主义的创作方法有机融入工作,代表作品有《地罣》、《闭锁记忆》、《沉积的记忆系列》、《碑林》(1993)、1996年的《殛》。同时,隋建国以1997年的《衣钵》(《中山装》)和1999年的《中国制造》(《恐龙》)为标志,真正将自己的艺术推进到一个无法用“雕塑”限定的疆域。这一突变过程也使他完成了由一个优秀的雕塑家向一个杰出的当代艺术家的身份转换。

      隋建国雕塑作品的价格在2004年之前没有启动,2004年之后作品的价格开始上涨。目前隋建国上拍34件,成交27件,成交率为79%。最高价格是2007年纽约苏富比拍出的《衣钵》(2000年作)成交价格为224.6万元。目前隋建国已有三件作品突破百万元大关。

      与此同时,20世纪90年代以来,展望以空心中山装、不锈钢假山石、浮石等一系列观念雕塑作品,逐渐进入公众视野,成为走向世界的观念雕塑与综合艺术的实验者。他的作品在意大利、法国、日本、新加坡、新西兰均有展出。前不久,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了展望的一个不锈钢假山石作品,这是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的第一件中国当代艺术作品。

                        

    隋建国雕塑作品历年拍卖成交价格前10名
                         

                                                                 (RMB)                        

        

        

        

            

                

                

    排名名称估价(RMB)成交价        拍卖公司拍卖日期
    12000年作 《衣钵》936,000 - 1,404,0002,246,400纽约苏富比2007-3-21
    21997年作 《衣钵》992,400 - 1,405,9001,190,880纽约苏富比2006-9-20
    3《中山装》(共两件) 265,000 - 371,000992,160 香港佳士得2006-5-28
    4《马克思在中国》250,000 - 350,000918,400 匡时国际2007-12-1
    52005年作 《彩虹衣钵》 165,400 - 248,100793,920 纽约苏富比2006-3-30
    62003年作 《衣纹研究—右手》380,000 - 600,000448,000 上海天衡2007-12-12
    7《互动结构》59,400 - 99,000415,800 香港佳士得2007-5-27
    8《毛夹克》127,200 - 190,800381,600 香港佳士得2005-5-29
    9《衣钵》160,000 - 240,000324,000 南京经典2006-9-29
    102001年作 《中山装》 114,900 - 183,900311,520 景薰楼2007-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