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观点评论
  • 5:环球财讯
  • 6:信息披露
  • 7:时事国内
  • 8:信息披露
  • 9:时事海外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6: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A1:市场
  • A2:股市
  • A3:金融机构
  • A4:金融
  • A5:基金
  • A6: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数据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市场
  • T3:艺术财经·投资
  • T4:艺术财经·专题
  • T5:艺术财经·收藏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海外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特别报道
  • B7:信息披露
  • B8:汽车周刊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港股直击·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专栏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披露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2008 年 2 月 15 日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T8版:艺术财经·人物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T8版:艺术财经·人物
    方少华:用艺术寻找伊甸园
    以展览纪录挑战艺术家“底线”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或 8621-38967898,zengp@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以展览纪录挑战艺术家“底线”
    2008年02月15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邱家和
      《8848-1.86》海报
      ——访比翼艺术中心艺术总监徐震

      ⊙本报记者 邱家和

      

      观察艺术家,除了其作品的拍卖纪录之外,还应该看其展览纪录。作为比翼艺术中心的艺术总监,徐震历来主要从事装置与录像艺术,走上艺术舞台刚好10年,其作品虽然绝少在拍卖台上露面,却积累了众多展览纪录。

      两条线索

      徐震的展览纪录很多,但他自己却有一种简单的盘点方法。那就是循着两条线索:“一条是艺术家自发组织的群展,直接反映我的创作意图与艺术趣味的;第二条是所参加的一些重要的群展,其中的作品比较重要。”

      从1998年开始,徐震与一些志同道合的年轻人一起办自费的群展。他回忆道:“当时展览很少,画廊也很少,年轻人展览机会很少,大家都尽力往外推。”时过境迁,如今,画廊多了,展览更是多如牛毛,直到2006年还有那个38个个展一起办的热闹。

      至于国际性的大展,2001年徐震参加了威尼斯双年展。国外双年展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也触使他联想到一个问题,即面对由欧洲人出资、在欧洲场地上做的展览,中国艺术家该如何面对?如何来理解这样的国际性展览?如何来看待其中所包含的欧洲的游戏规则?“毫无疑问,这是一种‘文化战争’。但我们应该如何参与,如何去改变游戏规则?”

      把媒体的反映当创作素材

      根据徐震的介绍,早在2001年前,他虽然也做装置艺术、行为艺术以及摄影等,但主要还是做录像,因为其拍摄成本低。由于装置作品的制作费用则十分昂贵,他的大多作品只是做了草图,没有很成形的作品。

      2001年后徐震开始做装置艺术,逐步推出了一些颇有影响的作品,比如2004年上海双年展期间上海美术馆那个走得“快”的钟,曾引起上海媒体的热烈反响。对此,他解释道:“观众、舆论与社会本身,也是创作的一种材料,有时作品需要这种材料。”

      作为补充,他还谈到了另一个突出的例子,那就是著名的“8848-1.86”。在作品里,徐震用录像、照片等媒介证明“世界第一”的珠穆朗玛峰被他锯掉了1.86米(相当于他的身高),这一尝试的结果也引起媒体轰动。他说:“媒体的反映本身就是一种材料。由于从小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对许多‘世界第一’、‘之最’等纪录有依赖感。能否摆脱这种依赖?以当时的判断,至少有人会相信,但没人能去证实。这正是该作品的讨巧之处。”

      挑战底线

      “我觉得艺术家可以做任何事情,不再是仅仅表现美的画家,不再只是固定的社会结构的一部分,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感受,包括挑战常人的常识、心理底线和道德禁忌。这种挑战,其意义就在于可以让大家换一种方式看问题。”在徐震看来,艺术家对常识的挑战尽管经常会触及到一些禁忌,但却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2007年,瑞士巴塞尔的香格纳画廊推出“徐震18天”个展,其中,徐震用遥控的模型飞机舰船与玩具坦克,在地图上玩起了所谓的“侵略”。他解释说,目前正是中国国力崛起的时代,所以中国艺术家大多数会做这些与“国家”概念有关的展览。许多外国人也是冲着“中国”来关注这些作品与艺术家的。问题是,目前艺术完全由资本控制,许多展览失去了针对性与挑战性,展览纪录也失去了价值。徐震感叹,“人有精神层面的东西,或许若干年后,当疯狂的商业热潮渐渐消退,人们会再度认识到,在艺术领域里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用钱解决的”。

      附:徐震的展览纪录

                                    

                                 

                 

        

                             

                                 

            

    时间展览名称地点展览性质
    1999年超市艺术展上海自发组织
    2001年第49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人类的高原威尼斯, 意大利参展
    2002年范明珍和范明珠-孪生艺术展上海自发组织
    2003年第五系统:后规划时代的公共艺术 何香凝美术馆,深圳参展
    2004年第五届上海双年展-影像生存上海美术馆 参展
    2004年62761232 快递展上海自发组织
    2005年第51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馆威尼斯,意大利参展
    2006年An Animal上海自发组织(由38个个展组成)
    2007年第十届伊斯坦布尔双年展伊斯坦布尔,土耳其参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