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要闻
  • 4:观点评论
  • 5:时事国内
  • 6:信息披露
  • 7:信息披露
  • 8:公司巡礼
  • 9:时事海外
  • 10:时事天下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环球财讯
  • A1:市场
  • A2:股市国内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中国融资
  • B8:财经人物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港股直击·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钱沿周刊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产权信息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2008 年 2 月 19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8版:财经人物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8版:财经人物
    大众汽车集团前董事长、82岁高龄的卡尔·哈恩:遥想当年,
    我最高兴的就是亲手在中国建立了两家合资企业
    我现在一周至少工作6天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或 8621-38967898,zengp@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我现在一周至少工作6天
    2008年02月1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宦璐
      ——专访大众汽车前董事长哈恩博士

      ⊙本报记者 宦璐

      

      退休后的工作满满当当

      上海证券报:退休后的这十几年您都做了一些什么?

      哈恩:退休后我倒没有闲着,我主要从事了这样一些事情:在大学中担任客座教授(哈恩博士先后在八所德国和世界各地的大学获得教授和博士的头衔),同时我还是多家德国和美国大公司的独立监事,另外我还在德国东部的经济重建、发展战略、文物保护方面做了大量的顾问工作,特别是在这15年中,大概有8年时间担任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总统阿卡耶夫的顾问,我多次去过吉尔吉斯斯坦,那个地方离中国很近,和中国也是邻居,所以我对中亚也很有感情。

      除了教育方面,在文化方面的工作也占据了我相当多的时间。比如大家都知道沃尔夫斯堡的艺术博物馆,我是这个监事会的主席。

      我现在一周至少有6天都在工作。如果给你一个量化的数字,到现在为止三分之一的时间我要在世界各地旅行。当然你们也看到了我还有一些精力写成了一本回忆录。

      解释卸任时企业财务还不错

      上海证券报:在您离开CEO的位置时,大众出现了7亿多马克的亏损,监事会好像给了很大的压力,当时您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姿态离开CEO位置的?

      哈恩:实际上在1992年、1993年大众出现问题并不是大众汽车公司自己的问题,1992、1993年期间是整个西欧、西方世界,特别是汽车工业遭受大衰退的时间,海湾战争之后、克林顿上台之前那一段时间是整个欧洲,或者说欧美经济都在全面衰退的时期,另外一个原因,由于大众公司这种特殊的公司治理结构,大家都知道它是一个国家占很大股份的企业,有很多事情是被政治化的。实际上从企业来说,企业当时仍然有很好的财务状况。

      上海证券报:在当今的全球汽车行业,你最欣赏的公司领导人是谁?

      哈恩:目前来说,是塔塔集团的CEO塔塔(Ratan N. Tata)。这家工业集团不仅仅在钢铁、汽车方面做得不错,同时在IT服务业也做得十分出色。

      认为两家合资公司的竞争很正常

      上海证券报:中国汽车工业在短短的20年当中发展起来了,并且现在也参与国际竞争,您认为中国会是一种威胁吗?未来中国的机会在哪里?

      哈恩:我想我们在谈这样一件事情之前,必须要对客观情况有清醒的认识,就像我们20年以前进驻中国一样,一定要头脑冷静,有一个清醒的判断,清醒的判断就是说中国的汽车工业的发展和中国市场的发展是一个必然趋势,中国汽车工业要想达到中国市场今天发展的这种状态,不是威胁,而是机会,中国汽车工业能发展到今天,再过几年可能会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市场。

      上海证券报:您成功领导了大众与上汽以及一汽的合作,帮助了中国汽车工业的成长,但在南北大众之间出现的“左手打右手”的内部竞争现象,您当时有没有预测到?

      哈恩:对我来说,在中国我最高兴的就是我建立了两家合资企业,至于你说的左手打右手和自己的竞争,我们在欧洲早已习以为常,你看我们在欧洲的这几个品牌,SKODA、大众、奥迪、西亚特,这几个主力品牌或多或少,它们的车型都会互相竞争的,但是更重要的是这几个虽然我们自己在内部有竞争,但是它们在一起是与别的竞争者在竞争,我们大众汽车集团这四大品牌在德国市场占有将近30%的市场份额,如果我们没有这么多的品牌,我们绝对没有这么大的量,能够达到30%,剩下的那70%都是竞争者,如果我们自己不竞争的话,我们这30%也会被那70%竞争者所拿走。在中国也是一样,尽管我们要采取一些努力,降低两个企业之间的直接的竞争,但是既然这个事情不可避免,那就不如放手让它们去发展,能够共同对外,重要的是如果没有这两个企业,我们大众不会在中国是最大的市场领导者,也不会充分享受到中国汽车市场高速发展所带来的成果。

      称欧洲经理人眼光更长远

      上海证券报:您在28岁的时候就开始进入大众负责销售工作,30岁起就担负了重振大众的历史使命,那么您当时的工作和现在北美汽车巨头如通用汽车瓦格纳、福特总裁穆拉利的复兴计划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

      哈恩:我比较幸运,出生在一个汽车世家,从小对汽车、摩托车以及汽车的生产就不陌生。我想作为欧洲的经理人有一些理念和美国的经理人不一样,对其中的区别最简单的描述就是:在我们那个时代,欧洲经理人可能想得更多的是如何使企业得到长远发展,而不是计较一个季度的数字报表会怎么样。这样,也许我们不能在很短时间内赚大钱,但是对于企业长远的发展奠定了非常稳定的基础。

      在我退休以后,特别是担任很多美国公司的独立董事职位的时候,我就更深切地体会到美国经理人、美国企业家很多考虑的是眼前的事情,对未来的投资有点少。欧洲经理人当然也要做到向股东负责,为股东赚钱,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欧洲经理人很重视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包括员工以及其他方面。

      希望人们评价他是一位重视国际化的企业家

      上海证券报:事实上,您是一位营销天才,在您卸任大众汽车集团董事长职位后,您的继任者,皮耶希或者文德恩却都是技术天才,您如何看待今天的大众被他们所统治的现状?

      哈恩:我当初所以推荐皮耶希,就因为他是个非常好的工程师。文德恩我也非常了解,同样是个非常出色的工程师。工程师和科学家比较务实,在数以百计的技术解决方案中,他会努力寻找出最合理、最佳的解决方案,而且始终能够追上技术的发展。看看他们的经营业绩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管理团队中,管理人员最好是有工程师的技术背景,同时又深深懂得管理理论并有实际经验,这样的团队是最完美的。

      上海证券报:您希望人们如何界定您在大众汽车公司史上的位置?搞砸了大众的董事长、进入中国市场的先锋还是狂卖高尔夫的销售天才?

      哈恩:我希望被称作是一个具有全球化眼光,重视国际化的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