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要闻
  • 4:观点评论
  • 5:时事国内
  • 6:信息披露
  • 7:信息披露
  • 8:公司巡礼
  • 9:时事海外
  • 10:时事天下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环球财讯
  • A1:市场
  • A2:股市国内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中国融资
  • B8:财经人物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港股直击·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钱沿周刊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产权信息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2008 年 2 月 19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4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4版:观点评论
    PPI创三年新高的传导效应
    全面反思雪灾带来的教训
    市场对促进稳定和发展的政策满怀期待
    应继续坚定不移地扼制通货膨胀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或 8621-38967898,zengp@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全面反思雪灾带来的教训
    2008年02月1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傅新
      漫画 刘道伟
      ⊙傅新

      

      发生在南方的这次雪灾带来的损失令我们痛心,但期间的一些教训更值得我们汲取。

      雪灾预警落后。随着全球污染程度加剧,灾害性天气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能够准确预报是防范于未然的关键。但是,对于这次雪灾的气象预报未能提前准确发出。这主要是源于我国气象预报技术的落后。目前,我国日常天气预报的准确率之所以还很难达到人们期望的水平。一是日常天气预报的制作主要是以数值天气预报为基础,而目前的数值天气预报“与国外差距超过10年”。二是在气象灾害监测探测方面,我国的天气雷达、地面气象站在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布设得更多一些,此次遭受雨雪冰冻影响严重的很多是山区,监测设备少,难以根据当地气象要素做出更为精细的预报。

      这次雪灾教训,至少提醒我们,应该加大对气象预报设备、技术的研发和投入,促使技术的升级,全面提升我国的气象预报水平。同时,在监测设备的设置、布局方面,应该摆脱重经济发达地区而轻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状况,以全局思维来解决今后的灾害性天气预报问题,从而提高预报的准确率。

      抗灾准备不足。根据央视的报道,当大雪突降南方地区时,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兴奋,鲜有人考虑到一场灾难的到来,因而,也没有进行抗灾准备工作。等到雪灾确认,严峻的局面出现,一些问题便暴露无遗。比如,因为断电,铁路运输只能去找内燃机,最后在新疆才找到,但是会开车的人都下岗了,只好再花时间把他们都请回来,找到人之后,又找不到可以用的5号柴油(现在用的都是10号柴油)。

      可见,应急准备工作漏洞是何等之大。南方雪灾救助物资的匮乏,与人们对南方温暖的印象有关。这影响到了我国的灾害应急部署。从1949年至今,政府受财力限制,基本上不在淮河以南地区建设配套供暖设施和冰雪灾害应急设施。鉴于相对温暖的气候,南方民众也很少自备御寒设施。因此,在雨雪到来之时,南方处于不设防状态。在全球性气候日益反常的情况下,灾害预防工作应该具有前瞻性,所谓有备无患,愿这次雪灾让我们从此清醒。

      灾害保险的缺位。在灾害保险下,保险者对所承保的财产负赔偿责任的范围,是因遇保险责任范围内的各种灾害而遭受的损失,进行施救或抢救而造成的损失以及相应支付的各种费用。目前,很多国家都建立了巨灾保险制度,在设立巨灾基金、再保险安排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但我国尚未建立起巨灾保险制度,就连常见的财产保险、人身安全保险等,参保者也非常有限,使得此次雪灾给民众造成的损失无法通过保险加以补偿。当然,正也跟我国保险险种设计的局限性有关。如何发挥保险在抵抗自然灾害中的作用,需要从保险险种的设计、政府扶持等方面,加以完善。

      救灾中的环保意识需要提高。为了尽快疏导交通,这次我们用工业盐来融雪。工业盐可以降低水的熔点,撒了盐的路面水要到零下好几度才能结冰,可以达到融雪的效果。但是,由此造成的后遗症非常严重。一是对基础设施的破坏。氯盐融雪剂是对混凝土和钢筋最具腐蚀的因素之一。美国每年修复费用大于2000亿美元,是初建费的4倍。二是对环境的破坏。美国由氯盐融雪腐蚀破坏环境的成本占其GNP的4%,相当于其国防开支。

      因此,非到万不得已,一般不用工业盐来融雪。在这次南方雪灾,撒下大量工业盐融雪,据媒体报道,一些地方蓄水池的水突然都变成苦咸的、涩涩的,不少村民喝了都发烧、呕吐。“经过初步调查,春运期间,撒落高速公路的千吨融雪剂是此次水源污染的祸首”。有关部门目前已经着手寻找新水源以避免疫情疫病的发生。因抗灾而引发新的问题,显出我们在抗灾方面的经验尚且不足,对工业盐融雪的负面影响没有做好充分的评估。我们需要汲取此次教训,建立起我们的绿色救灾机制,避免灾害损失的扩大,和灾后出现遗留问题。

      对于此次雪灾,我们应该进行全面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对灾害性天气的预报,加强抗灾准备工作,建立起我们的预防、应急机制,增强我们抗御自然灾害、化解灾害风险的能力,减少由此导致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