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其它产业纷纷传出“因原材料价格不断提高,故调高产品出厂价”的消息时,汽车业与家电业一样,唯有孤独地留守在成本不断上升、价格不断下降的“风箱”中。
谁有实力忍受持续的亏损呢?即使连通用汽车这样的全球巨头,亦在成本面前低下了头,举起了涨价的大旗。放眼中国汽车企业,谁真正具备与通用汽车抗衡的实力?
但我们的汽车企业还是不涨价。并非不愿意,而是不能够!因为现在是买方市场,竞争对手都不涨价,同样条件下,谁先涨价谁倒霉!
自2005年以来,李书福几乎年年都叫着经济型轿车应该涨价,而吉利汽车盈利能力也确实充分体现成本压力。连号称“要像卖西瓜一样卖汽车”的李书福,也无法忍受了,由此可见经济型轿车生产企业的压力有多大。不过,精明的李书福还是没有选择涨价,。因为竞争对手奇瑞汽车、夏利汽车等都在降价。
如果选择不涨价,那么,唯有向丰田汽车学习,自行分解及消化掉成本上涨带来的不利影响。目前,各家汽车企业已经各自施招,以应对这场旷日持久的成本之战。
第一招施在设计领域。目前数家汽车企业已经注意到轻量化对于降低成本的好处,正拟从研发环节进行轻量化设计。汽车轻量化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陈一龙指出,我们的自主品牌汽车跟国外相比,自重明显较高。根据统计分析,我们的自主轿车较国外同类车重8%至10%;从轻量化材料使用量看,无论是高强钢、铝、镁、塑料的单车用量,均与国外有差距。
据悉,钢材占汽车生产总耗材的70%至80%。粗略计算,一辆自重1.6吨的轿车,钢材用量可达1吨左右。如果钢材用量降低8%或10%,其成本自然降低。
第二招施在生产和管理环节。广汽集团总经理曾庆洪告诉记者,广汽集团不仅要消化原材料增加的费用,而且要根据规模的扩大降低成本。
大家应该学习丰田汽车的“挤毛巾”政策:一方面向内部管理、流程要效益;另一方面要求零部件供应商分解部分成本压力。
且慢!虽说众多汽车企业不愿意涨价,但没说过不通过其它方式变相“涨价”,诸如多推新车、增加配置的小改款,停止生产价格较低的老款车,改为生产价格相对高一些的新车。据了解,2008年不少自主品牌汽车企业都将有全新车型或改款车型的投放计划。
但在这些传统解困方式之外,汽车企业是否还可以寻找其他降压方式呢?
如在预测到未来原材料价格呈上升趋势前,参股重要的原材料或高利润零部件供应商,宛如日本钢铁企业直接或间接参股巴西、澳大利亚、加拿大、智利乃至印度的铁矿一样。如此一来,当钢铁等重要原料价格上涨时,汽车企业亦可从参股公司中获取部分回报,从而部分抵消掉成本上涨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