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要闻
  • 4:观点评论
  • 5:环球财讯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A1:市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市场
  • T3:艺术财经·投资
  • T5:艺术财经·专题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汽车周刊
  • B8:汽车周刊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港股直击·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专栏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2008 年 2 月 22 日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B7版:汽车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7版:汽车周刊
    涨价还是降价:汽车业08年的艰难选择
    该出招时就出招
    跃进80余亿资产转让“铺路” 上南最快4月完成并购
    ■车坛资讯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或 8621-38967898,zengp@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该出招时就出招
    2008年02月22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吴琼
      ⊙吴琼

      

      在其它产业纷纷传出“因原材料价格不断提高,故调高产品出厂价”的消息时,汽车业与家电业一样,唯有孤独地留守在成本不断上升、价格不断下降的“风箱”中。

      谁有实力忍受持续的亏损呢?即使连通用汽车这样的全球巨头,亦在成本面前低下了头,举起了涨价的大旗。放眼中国汽车企业,谁真正具备与通用汽车抗衡的实力?

      但我们的汽车企业还是不涨价。并非不愿意,而是不能够!因为现在是买方市场,竞争对手都不涨价,同样条件下,谁先涨价谁倒霉!

      自2005年以来,李书福几乎年年都叫着经济型轿车应该涨价,而吉利汽车盈利能力也确实充分体现成本压力。连号称“要像卖西瓜一样卖汽车”的李书福,也无法忍受了,由此可见经济型轿车生产企业的压力有多大。不过,精明的李书福还是没有选择涨价,。因为竞争对手奇瑞汽车、夏利汽车等都在降价。

      如果选择不涨价,那么,唯有向丰田汽车学习,自行分解及消化掉成本上涨带来的不利影响。目前,各家汽车企业已经各自施招,以应对这场旷日持久的成本之战。

      第一招施在设计领域。目前数家汽车企业已经注意到轻量化对于降低成本的好处,正拟从研发环节进行轻量化设计。汽车轻量化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陈一龙指出,我们的自主品牌汽车跟国外相比,自重明显较高。根据统计分析,我们的自主轿车较国外同类车重8%至10%;从轻量化材料使用量看,无论是高强钢、铝、镁、塑料的单车用量,均与国外有差距。

      据悉,钢材占汽车生产总耗材的70%至80%。粗略计算,一辆自重1.6吨的轿车,钢材用量可达1吨左右。如果钢材用量降低8%或10%,其成本自然降低。

      第二招施在生产和管理环节。广汽集团总经理曾庆洪告诉记者,广汽集团不仅要消化原材料增加的费用,而且要根据规模的扩大降低成本。

      大家应该学习丰田汽车的“挤毛巾”政策:一方面向内部管理、流程要效益;另一方面要求零部件供应商分解部分成本压力。

      且慢!虽说众多汽车企业不愿意涨价,但没说过不通过其它方式变相“涨价”,诸如多推新车、增加配置的小改款,停止生产价格较低的老款车,改为生产价格相对高一些的新车。据了解,2008年不少自主品牌汽车企业都将有全新车型或改款车型的投放计划。

      但在这些传统解困方式之外,汽车企业是否还可以寻找其他降压方式呢?

      如在预测到未来原材料价格呈上升趋势前,参股重要的原材料或高利润零部件供应商,宛如日本钢铁企业直接或间接参股巴西、澳大利亚、加拿大、智利乃至印度的铁矿一样。如此一来,当钢铁等重要原料价格上涨时,汽车企业亦可从参股公司中获取部分回报,从而部分抵消掉成本上涨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