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要闻
  • 4:观点评论
  • 5:环球财讯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A1:市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市场
  • T3:艺术财经·投资
  • T5:艺术财经·专题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汽车周刊
  • B8:汽车周刊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港股直击·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专栏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2008 年 2 月 22 日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A4版:金融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4版:金融
    《个人贷款管理办法》在积极研究中
    银监会:防范已撤销的农村信用代办站案件风险
    不良贷款反弹风险不容忽视
    山东筹建城市商业银行合作联盟公司
    突围信贷紧缩
    外资行“借道”企业贷款
    邮储银行首只理财产品募集资金8亿元
    标普:今年企业不良贷款比率或显著增加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或 8621-38967898,zengp@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不良贷款反弹风险不容忽视
    2008年02月22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谢晓冬
      ⊙本报记者 谢晓冬

      

      尽管去年四季末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反弹,坊间普遍分析系源于农行存量信贷资产的重新审计认定,实乃“虚惊一场”,但宏观调控和经济增速可能放缓所带来的银行不良贷款反弹风险仍不容忽视。

      首先的一个因素,来自于次贷危机所带来的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对中国的影响。外需的下降会减少中国的出口,削弱企业部门的利润,进而影响到银行贷款的坏帐率。

      万事达卡国际组织亚太区首席经济顾问王月魂博士日前警告说,由于中国进口数据的通胀率比出口数据的通胀率大的多,中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事实上可能比官方公布的数据还要高。因此,美国经济衰退对中国的影响,将会比大部分人预计的大很多。其将通过严重影响中国出口来拉缓中国经济增速。

      其次,外需的下降会使中国的产生过剩问题在今年显的突出。雷曼兄弟亚洲高级经济学家孙明春此前指出,地方政府换届等因素将使今年投资继续保持反弹压力,这些在未来会形成新的产能。如果中国不能成功启动内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些因素会使银行业未来的不良贷款比例反弹压力逐步加大。

      此外,紧缩取向的信贷控制亦使银行信贷坏帐率面临一定挑战。一位股份制银行信贷部门人士向记者表示,正是由于去年末的合同压制,造成了今年一月份信贷的报复性增长。来自企业层面的信贷需求依然旺盛。但放贷前松后紧,向来为监管部门默许。他们真正比较担心的是下半年尤其是今年四季度的情况。

      “如果监管部门继续严把银根,一些企业的资金链可能就会有问题。”这位人士说。但在许多观察人士看来,出于对投资反弹、资产市场泡沫以及通胀等因素的考虑,紧缩型政策则恰恰不会轻易改变。

      记者注意到,监管部门近日已经频频提示银行的信贷风险。中国银监会副主席蒋定之日前表示,在目前宏观货币环境紧缩条件下,中国银行业要首先防备信用风险的可能上升。上海银监局局长阎庆民亦也在上海提示,沪上银行要特别内外经济条件变化所带来的不良资产增大的风险。

      业内人士称,尽管此次不良率反弹主要出于农行的一次性因素,其他国有银行和其他类银行继续表现良好,但不排除未来出现阶段性拐点。除了宏观经济影响到工商企业类贷款外, 资本市场的震荡和住宅价格潜在的反转,也可能对银行的零售类贷款带来一定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