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时事国内
  • 4:焦点
  • 5:观点评论
  • 6:时事·海外
  • 7: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8:路演回放
  • A1:市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路演回放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市场
  • T3:艺术财经·焦点
  • T4:艺术财经·投资
  • T5:艺术财经·专题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汽车周刊
  • B8:汽车周刊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港股直击·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专栏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环球财讯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D49:信息披露
  • D50:信息披露
  • D51:信息披露
  • D52:信息披露
  •  
      2008 年 2 月 29 日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A4版:金融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4版:金融
    大型银行今年仍需切实防范流动性风险
    北京银监局:
    银行业不良贷款反弹压力增大
    短短四个月 重庆三峡银行是如何炼成的
    山西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关于对剩余不合格账户
    提前实施“另库存放、中止交易”的公告
    农发行:今年计划发行
    2600亿元金融债
    北京银行业备战奥运金融
    低调谋建金融中心 北京多线布局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或 8621-38967898,zengp@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短短四个月 重庆三峡银行是如何炼成的
    2008年02月2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王屹
      ⊙本报记者 王屹

      

      日前,重庆三峡银行成立授牌庆典仪式举行。重庆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奇帆宣布,原万州商业银行的重组工作已经圆满完成,并正式更名为重庆三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从2007年9月13日重庆市政府下发140号文件批准由重庆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牵头重组原万州商行后,到去年12月26日方案获得银监会批准,28日拿到工商牌照,然后到年底前全部完成不良资产剥离和处置,新增近20亿股本金全部到位,再到今年2月4日正式实施更名,短短四个月的时间,三峡银行便脱胎换骨,破“茧”而出,这个惊人的速度可以说在国内商业银行重组中是最快的,而且在整个重组过程中还谱写了多项创新之举。

      2007年重庆金融工作会议上,黄奇帆常务副市长提到必须高度重视原万州商行的金融风险问题。由于之前由香港三山公司和长城资产管理公司牵头的两次重组均因种种原因未能成功,于是要求依靠重庆地方自身的力量来进行重组,并确定由重庆国投来牵头组织重组方案。去年9月13日,重组工作正式启动。

      1998年成立的万州商行,由于自身规模偏小、管理不善、抗风险能力较弱、区域发展空间受限等先天不足,加之受三峡库区淹没、搬迁造成巨额贷款损失等历史遗留问题影响,股权关系复杂、资本金严重不足、资产质量低、经营状况持续恶化,金融风险隐患突出,重组前被银监会监管风险评级为六类(最差)行。

      重庆国投在开展尽职调查及方案准备工作后,发现对万州商行重组存在三大难点:1、亏损严重,呆坏账有12亿多(实际上约为14亿多);2、资本金严重不实,虚假、以贷参股、股东长期拖欠贷款;3、自办实体达13家之多,且大多经营不善。

      针对上述困难,重庆国投制定了以下对策:一、根据政府指示,增资扩股以每股1.6元募集,其中0.6元用于冲抵坏账,募集20亿元股本金即可筹集12亿元用来冲抵坏账。二、在摸清情况的基础上,对原有股权进行清理和规范,使原股东出资情况符合相关政策和监管规定,并妥善处理原自办经济实体。三、在新老股东知情并自愿的情况下,将每股0.6元的资金用于设立一个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全部资金用于注册重庆三峡资产管理公司,其资金用途为等额购买万州商行的不良资产。

      对此,三峡银行有关负责人称,按通常办法,新增股本金20亿,按1:1.6募股,32亿现金全部与原万州商行并帐后,在财务结构上就出现了12亿资本公积和12亿坏账并存的局面(按规定资本公积不得用于弥补亏损),坏账率仍然会居高不下。因此决定以信托方式来对收购不良资产,并且该信托计划受益人为三峡银行,回收的资金扣除费用后将再回到三峡银行,补充其资本。这样一来,三峡银行的财务结构得到了根本改善,12亿元坏账彻底得到剥离。另外,剥离后的坏账由专门的机构进行专业化管理和清收,有效防止了法人资产的流失。这种创新做法也获得了监管当局的充分肯定。

      “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是三峡银行重组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方针。

      在三峡银行重组中,政府还特别注重解决好“规范发展”和“风险控制”两大主题,既兼顾各方利益、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又要坚持市场化运作,不留后遗症。在新银行的领导班子中,除了大股东重庆国投派来的两位代表外,还专门从监管部门调来了两位领导担任行长、副行长。此外,还从股份制商业银行挖来了两位副行长,以借鉴其在制度、管理、业务、市场等方面的先进经验。

      2007年重组当年,万州商行已成功实现利润总额4341万元,向地方政府上交所得税1299万元。新三峡银行资本金达到了20亿,资本充足率149.54%,坏账率由29.59%下降为3.2%,清理剥离了13家自办经济实体,解决了职工社保欠缴问题,同时建立健全了法人治理结构,重新组建了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班子,达到了银监会各项监管指标要求,经营管理已进入了良性运行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