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两会报道组
中国银监会上海银监局局长阎庆民刚履新不久,就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出席了今年的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对于如何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阎庆民有着独到而又深刻的见解。本报记者在两会期间,对阎庆民进行了独家专访。
上海证券报:作为金融机构的监管部门,您能不能谈谈上海银监局在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的工作重点?
阎庆民:我们总的工作原则就是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监管环境。监管工作主要从三个方面开展。第一个就是科学监管,主要是根据银监会推进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实施有效的弹性监管要求,根据上海的金融实际情况,再根据金融机构各自总行给他们布置的一些任务来做好工作。
第二就是创新监管,增强银行的竞争力。上海有着良好的金融基础设施、市场环境,进行创新有一定基础。作为监管机构来说,我们会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上海金融中心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第三,要加强宏观监管,促进银行业稳健运行。这一条我觉得在2008年尤其重要,要让中国的银行业在这一轮宏观调控当中不要受到过大的波动。另外,还要做好防范美国次贷危机以及由此引发的美国经济调整风险的准备。
总之,我们的目标就是要通过有效的监管、创新的监管来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强化内控、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加大高技术创新,来使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提高,从而支持上海经济发展。
上海证券报:您认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在哪里?
阎庆民:一个金融中心的建立,其要素要齐全、基础设施要完善,金融机构种类要多。上海的金融市场体系较为完善,货币市场、黄金市场、期货市场都已经具备,通过30年的改革开放,市场体系也比较完善。目前,证券、期货、黄金、金融衍生品交易所都较为成熟,另外人民币外汇交易中心稳定运行。从机构种类来讲,中资银行、外资银行、非银行类金融系统健全,在全国数量也是最多的。所以从市场体系的角度来看,我认为上海已经朝着国际性的金融中心在走了。
此外,各家机构的持牌交易中心设立较为完备,票据中心、信用卡中心、零售业务中心、研发中心都集中在上海,这也是其他城市不可比拟的。在人才要素中,上海也具有相当的优势。
银行业金融机构今年跨业经营、综合经营的力度会很大。我们期待这方面能够首先在上海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做试点。这也要求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应该先行先试,让上海在完成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过程中,提升当地银行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