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两会特别报道
  • 3:两会特别报道
  • 4:两会特别报道
  • 5:两会特别报道
  • 6:广告
  • 7:两会特别报道
  • 8:两会特别报道
  • 9:两会特别报道
  • 10:焦点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观点评论
  • 14:时事海外
  • 15:环球财讯
  • 16:专版
  • A1:市场
  • A2:股市
  • A3:专 版
  • A4:金融
  • A5:基金
  • A6: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专版
  • B8:专版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港股直击·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钱沿周刊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2008 年 3 月 6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10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10版:焦点
    90%以上高票通过 平安千亿再融资逆市前行
    ■“老马”答题
    东方证券:
    看“长线”者居多 “出海论”占据上风
    华宝证券:“出海”不可占小“便宜”
    现场调查:“公”“婆”各有各的理
    东莞证券:市场将面临较大压力
    范福春:
    证监会将依法严格审核平安再融资方案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现场调查:“公”“婆”各有各的理
    2008年03月0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黄金滔
      ⊙本报记者 黄金滔

      

      地处深圳观澜的平安金融培训学院昨日迎来来自全国各地数百名机构投资者代表和中小股东,也吸引了包括内地及港澳近百名财经记者到场,这对于一家上市公司的股东大会来说可谓盛况空前。审议近1200亿元再融资议案的中国平安临时股东大会昨日如期在此召开。

      记者在现场采访时发现,尽管有中小股东理解中国平安的再融资计划,但对于再融资资金量的规模、时机以及为何只A股增发等存在质疑。不过,谈及投票意向时,在会场外接收采访的中小股东超过半数表示,“会投赞成票,主要基于对中国保险行业增长和平安高管团队的信心。”而到场的机构代表则多不愿意表达明确的看法。据了解,多数公募基金多选择网上投票,到现场的基金代表并不太多。而券商研究员不少是以个人投资者身份到场。

      一位来自上海的投资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赞成给中国平安这样的好企业融资发展。“虽然计划的融资规模巨大,但总有一家中国企业要开出这种融资先例。”他认为,中国平安前段时间的股价大跌并不能归咎于此项再融资计划,这还与国际市场次贷风波、A股市场的高估值泡沫有关。对于融资投向,他说,平安已经表示所筹资金的一个重要用途是收购具有战略协同效应的境内外优良资产,这已经够了。他相信平安高管的管理能力。如果平安公布了方案的具体用途,他会毫不犹豫地投反对票,因为方案一公布就意味着要溢价收购资产,这显然是不合适的。这位投资者还透露,他持股10多万股是从40多到100元区间买入的,他长期看好中国平安,而不在意短期的股价表现。

      一位以股东身份与会券商研究员向记者表示,他对融资方案本身并无异议,但认为中国平安选择的融资时间并不恰当。“再融资后,平安用募集资金去收购5-10倍PE的资产,显然对现有股东是有利的。”不过,他认为,平安如果能在A股和H股市场同时融资可能会争议更小。如果平安高管也参与增发,就更能提升投资人的信心。他表示,将对增发不超过12亿A股的议案投反对票,而对发行不超过412亿分离交易可转债议案投赞成票。

      另一位来自私募基金的投资者则表示,他长期看好平安,如果要融资,采取配股的方式要比增发好,“要涨一起涨,要跌一起跌。”这位人士表示,他将投弃权票。

      也有与会的投资者将平安的巨额再融资视为恶意圈钱行为, 甚至将A股市场的大跌归咎于平安。有位100多元买入中国平安的投资者面对众多媒体采访时,明确表示将投反对票。他表示,不是不可以融资,但融资要在适当的时机进行。他认为,该方案之所以导致股价大跌,是因为融资用途不确定。国外次贷风波未平,他质疑,中国平安是否有能力去参与海外投资。“中投公司投资黑石就是一个失败的例子。还有就是华为并购3Com失利也说明,中国企业要想低价并购外资企业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另一位明确表示投反对票的投资者则表示,融资用途不确定,是他选择投反对票的主要原因。“这么天量的融资,至少要向股东交代一下募集资金拟买入标的的方式吧?是二级市场并购,抑或协议收购,还是要约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