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CPI上涨,许多人将其与食品类价格的上涨联系起来,而肉价作为食品类价格中上涨最快的因素,自然成为关注焦点。
但是,对于专家有关肉价上涨的原因,全国政协委员、国内最大的农牧业企业之一的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却给出了完全不同的解读。3月6日,刘永好在接受采访时指出:肉价上涨的因素很多。粮食涨价了、饲料不可能不涨,而饲料涨价、肉蛋禽类也不可能不涨。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的转型。“农民进城务工和自主创业者,加上他们的带走家属,差不多有2.5亿原来的农村人口脱离了农业生产。这就造成了传统的家庭农业生产能力下降。”
我认为,刘永好的说法非常值得深思,他指出了肉价上涨背后的一个被忽略但非常重要的原因,这对我们有的放矢地解决猪肉供应,缓解CPI上行压力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2.5亿农村人口脱离农业生产,对肉价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农民工进城打工减少了从事传统农业(包括养猪)的人口,导致猪肉供应减少。另一方面,农民工收入高于传统农民收入的状况,使得进城的农民工对肉食的消费需求大大增加。这意味着,肉价的上涨并不仅仅是简单地降低饲料价格的问题,更在于填补两个缺口的问题:一是填补因农民工进城造成的传统农业生产缺口。二是填补因农民工增加的肉食消费的缺口。这两个缺口都需要通过加大供应来弥补。
由于我国传统养猪业以单个的低投入的家庭养猪业为主,无法做到规模化发展,难以适应急剧扩大的市场需求,相关缺口的填补变得异常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城市偏偏又对养猪业等设置了障碍。最典型的如东莞市,该市党政领导班子联席会议决定,从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市范围内停止所有生猪养殖活动,仍进行生猪养殖活动的场所发现一个、清理一个、查处一个。在农民养猪业发展滞后的情况下,城市禁止养猪的做法实际上等于给猪肉供应的紧张态势雪上加霜。由于猪肉供应过于紧张,国务院去年指示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商务部等七部委专门成立了一个应对猪肉价格上涨的应急领导小组,以协调各方力量,解决燃眉之急。
但是,猪肉供应显然不是一个短期问题。正是刘永好的另类解读,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了猪肉供应形势的严峻性。其一,城市化的进程在加快,农业人口的下降将是一个长期趋势,养猪人口的减少也将是长期趋势。其二,吃肉人口在增加。除了城镇市民,农民工对肉食的需求也将随着收入的增长而提高。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7年人口与劳动绿皮书》统计:2004至2006年,农民工人月均收入3年的增幅分别为2.8%、6.5%、11.5%,加速增长的趋势非常明显。这意味着,猪肉消费量需求增长的态势将长期持续下去。
显然,要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必须着眼于长远,应该减免与养猪相关的税费;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加强对养猪业卫生防疫的支持;加大对养猪业的补贴力度等等。总之,应通过加大对养猪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养猪业的发展,填补供应与需求之间的缺口,使肉价不再继续成为导致CPI上涨的重要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