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友人探询,说德国明明有限速标志,可为什么大家还说德国是世界上唯一开车不限速的国家呢?这个看似矛盾的现象,其实不难解释。
所谓的不限速,是有适用范围的。比如,居民区、高速公路经过附近村庄、野鹿等动物出没路段,还有转弯、坡路和路口附近等,都规定车辆要限速。只有在高速公路上没有限速标记的路段,人们才可以全速驰骋。
其实,除了开车人要有高度的安全意识之外,德国人的不限速传奇,还要归功于其良好的道路规划。
德国的道路,犹如大大小小的血管以及无数的毛细血管构成的一个血液循环系统。道路被分成很多等级,并各自形成网络,但相互的衔接也很流畅。
例如,机动车有机动车的道路,自行车有自行车的道路,行人则有行人道。大家各行其道,相安无事。
机动车方面,德国铁路构成了一个便捷准时的网络。公路也分国家级、州级和乡村级等不同的等级,网络严密,干支分明。同样,非但机动车的网络覆盖全国。就连行人道,也从城市伸向乡村,伸向田野山谷和树林。
合理的道路分级和分流,是德国道路的一大特色。德国的交通,是很人性化、多元化和系统化的。
以市政维修为例,德国人也会封闭道路,但你会发现,那仅仅是封闭小一段道路。细心的人发现,德国人虽则封闭部分马路,却对行人和车辆的通行影响甚小——交通灯会临时改设,行道线也会临时标注,栏杆、警戒线、各种标识,清清楚楚,行人、自行车和机动车,依然各行各的道。
毛细血管如此,大动脉的运行情况,不难想象了。
德国的道路管理,除了规划之外,值得我国学习的,还有“以时间换空间”来对付交通高峰的管理方式。
一般来说,在德国,只有法定假日是固定的,而年休假和上下班时间却存在着较大的弹性。德国人的上班族有的早晨六点多就到办公室了,有的九点钟才开始工作。那些家有读书郎的父母们喜欢在暑期休长假,没孩子的人却可能在旅游淡季逍遥地享受低价。
“以时间换空间”的另一种常见形式,可见于街边的停车场。城市的很多路段,在交通高峰的时候,是不能停车的,但在其他时间段,却可以沿着路边停放车辆。这种规定,合情合理,尤其是那些不方便改造的老社区,因此产生了大量的天然停车场。
曾记得,有关“马路牙子”究竟要造多高的讨论,颇吸引一些国内媒体眼球。当你在宁静的黄昏徜徉于德国的街道,看到那些安静地趴在马路边上的汽车时,或许,你的老问题,就有了新答案。
因地制宜的人车分流,机动车的干支分流,以及空间与时间的分流,这些令德国人自豪的东西,也值得我国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