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两会特别报道
  • 3:广告
  • 4:两会特别报道
  • 5:观点评论
  • 6:时事
  • 7:金融·证券
  • 8:广告
  • A1:公司封面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广告
  • A5:上证研究院·经济学人
  • A6:上证研究院
  • A7:信息大全
  • A8:信息大全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B1:理财股经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股民学校
  • B5:维权在线
  • B6:财富人生
  • B7:专栏
  • B8:书评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基金一周
  • C3:基金·封面文章
  • C4:基金·基金投资
  • C5:基金·基金投资
  • C6:基金·投资基金
  • C7:基金·互动
  • C8:中国基金业十年大巡礼
  • C10:基金·投资者教育
  • C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C12:基金·数据
  • C13:基金·数据
  • C14:基金·评选
  • C15:基金·私募
  • C16:基金·人物
  •  
      2008 年 3 月 10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5版:上证研究院·经济学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5版:上证研究院·经济学人
    麦金农:转轨经济国家金融改革设计师
    有决心有条件有措施实现价格预期调控目标
    ■多声道
    德国道路管理方式更值得学习
    中国经济成就
    为渐进式转轨提供范式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德国道路管理方式更值得学习
    2008年03月1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梁雨霞
      ⊙梁雨霞

      

      有友人探询,说德国明明有限速标志,可为什么大家还说德国是世界上唯一开车不限速的国家呢?这个看似矛盾的现象,其实不难解释。

      所谓的不限速,是有适用范围的。比如,居民区、高速公路经过附近村庄、野鹿等动物出没路段,还有转弯、坡路和路口附近等,都规定车辆要限速。只有在高速公路上没有限速标记的路段,人们才可以全速驰骋。

      其实,除了开车人要有高度的安全意识之外,德国人的不限速传奇,还要归功于其良好的道路规划。

      德国的道路,犹如大大小小的血管以及无数的毛细血管构成的一个血液循环系统。道路被分成很多等级,并各自形成网络,但相互的衔接也很流畅。

      例如,机动车有机动车的道路,自行车有自行车的道路,行人则有行人道。大家各行其道,相安无事。

      机动车方面,德国铁路构成了一个便捷准时的网络。公路也分国家级、州级和乡村级等不同的等级,网络严密,干支分明。同样,非但机动车的网络覆盖全国。就连行人道,也从城市伸向乡村,伸向田野山谷和树林。

      合理的道路分级和分流,是德国道路的一大特色。德国的交通,是很人性化、多元化和系统化的。

      以市政维修为例,德国人也会封闭道路,但你会发现,那仅仅是封闭小一段道路。细心的人发现,德国人虽则封闭部分马路,却对行人和车辆的通行影响甚小——交通灯会临时改设,行道线也会临时标注,栏杆、警戒线、各种标识,清清楚楚,行人、自行车和机动车,依然各行各的道。

      毛细血管如此,大动脉的运行情况,不难想象了。

      德国的道路管理,除了规划之外,值得我国学习的,还有“以时间换空间”来对付交通高峰的管理方式。

      一般来说,在德国,只有法定假日是固定的,而年休假和上下班时间却存在着较大的弹性。德国人的上班族有的早晨六点多就到办公室了,有的九点钟才开始工作。那些家有读书郎的父母们喜欢在暑期休长假,没孩子的人却可能在旅游淡季逍遥地享受低价。

      “以时间换空间”的另一种常见形式,可见于街边的停车场。城市的很多路段,在交通高峰的时候,是不能停车的,但在其他时间段,却可以沿着路边停放车辆。这种规定,合情合理,尤其是那些不方便改造的老社区,因此产生了大量的天然停车场。

      曾记得,有关“马路牙子”究竟要造多高的讨论,颇吸引一些国内媒体眼球。当你在宁静的黄昏徜徉于德国的街道,看到那些安静地趴在马路边上的汽车时,或许,你的老问题,就有了新答案。

      因地制宜的人车分流,机动车的干支分流,以及空间与时间的分流,这些令德国人自豪的东西,也值得我国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