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两会特别报道
  • 4:两会特别报道
  • 5:两会特别报道
  • 6:观点评论
  • 7:环球财讯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股市国内
  • A3:基金
  • A4:金融
  • A5:货币债券
  • A6:期货
  • A8:专版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中国融资
  • B8:财经人物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港股直击·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钱沿周刊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产权信息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2008 年 3 月 11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C1版:理财封面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C1版:理财封面
    市场信心极度脆弱 谨防出现“落井下石”
    继续震荡探底
    蓝筹股最终胜出还需要时间
    估值合理不等于买入合理
    连续杀跌或将形成“空头陷阱”
    今日视频·在线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市场信心极度脆弱 谨防出现“落井下石”
    2008年03月1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海通证券 吴一萍
      新基金发行没有给予市场信心恢复,反而出现了加速下跌。大盘呈现出疲弱的格局。自从2月份以来新基金密集获批已经给出了比较明确的政策信号,但是,几次冲高回落之后,这一信号最终得到的市场反应是以“麻木”告收。在目前市场信心极度脆弱的时候,很可能吓出一批止损盘,从而出现“落井下石”的一幕。对此投资者还是要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海通证券 吴一萍

      

      膨胀式扩容预期正在动摇牛市信心

      在此,先对这一轮下跌的原因重新梳理一下:先是次债因素的困扰导致的外围市场对A股的心理影响产生的补跌压力;紧接着在上调准备金率的紧缩信号下平安的再融资出台,这对于次债阴影下的整个市场的打击是明显的;然后在年线多次被击穿之后又有其他大盘蓝筹股的再融资传闻出现,对大盘的上行构成实实在在的压力;直到平安的股东大会无悬念地顺利通过再融资方案,市场陷入无奈的格局。这样的梳理过后可以看出,市场目前困扰的焦点已经从次债危机转移到了扩容压力上来,进一步来说,市场对于膨胀式扩容预期的看法动摇了牛市的信心。

      而近期连续批准新基金发行、为市场输送新鲜血液的利好信号,实际上和再融资导致的扩容压力并不是相匹配的,换句话说,利好和利空的不对等使得频繁出手的利好不可能起到实质性的扭转作用。一方面,新基金发行并不能够完全和资金输送划等号;而另一方面,新发基金是否会选择在目前点位大举入场也是个疑问。这是新基金发行利好对市场难以起到真正作用的一个重要原因。而相对于这个利好来说,再融资导致的扩容利空却是实实在在的,尽管对于股东大会通过之后的平安来说还将面临多重关口需要通过,但是市场对于平安的态度已经充分显示出比较明确的回避态度,这是对目前焦点问题的态度表达,而投资者唯一可以使用的只是无奈地用脚投票的权力。

      

      蓝筹股受困于估值坐标体系“紊乱”

      单纯从估值的角度来说,截至2008年3月10日WIND数据显示,沪深300用前推12个月的盈利来计算是29倍的PE水平,用2008年预测的盈利来计算是22倍的水平。那么,这个估值水平究竟是不是值得长线投资者入场了呢?从中国经济连续高速成长的角度来看,这个估值水平已经显现出较好的投资价值。但是,目前困扰我们的另外一个问题是估值坐标的“紊乱”问题。笔者指的是大盘蓝筹股面临跟国际接轨的过程,或者我们可以看作是A股国际化进程的第一步,这个第一步体现在A股和H股的价差上面,价差的缩小将是必然的趋势。但是,由于香港市场受到美国市场的影响,使得估值坐标出现了松动,高位暴跌之后仍然处于痛苦的筑底阶段。而A股和H股又形成相互的心理影响,以至于二者目前的估值坐标体系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紊乱”,都似乎找不到估值的轴心。在这种格局下,步入价值区间的大盘蓝筹股要想获得机构资金的大力追捧还需时日,绝对估值的合理和相对估值的参照系构成了一对矛盾,使得长线投资者也发生了信心的动摇,充裕的场外资金在方向未明朗或者说A-H股价差在回落到相对小的一个区间之内前将可能维持观望的态度。

      

      宏观数据构成的短期压力需要消化

      本周陆续公布的宏观数据对目前风雨之中的大盘来讲又是一个考验。从PPI的上涨速度来看对上市公司盈利下滑的担心可能会显露出来,而贸易顺差的数据也可能会导致市场对出口型企业的盈利产生担忧。当然,市场最担心的还是CPI的数据出来后,管理层会不会立即采取紧缩政策。一系列的数据在本周需要消化,周一的市场表现已经对这些利空有所消化和释放。那么,这种担忧提前释放是否有利于大盘短线企稳并展开反弹呢?笔者倾向于肯定的答案,如果宏观数据在预期之下获得充分的消化之后,短线大盘的反弹将可以出现。只是从根结上来看,在根本性问题得到解决之前,市场向下的压力会始终存在,而这种压力的表现形式就是逐波反弹后的下探。因此,投资者中线仍应保持谨慎态度,短线也不要轻易抢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