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住房改革和建设,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随着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宣读《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楼市民生、并宣布采取加大住房保障力度等四项措施稳定楼市,今年我国房地产市场及行业发展的“风向标”也告明确。
【加强】 无新调控但不手软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一要健全廉租房制度,加快廉租房建设,增加房源供给,同时加强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和管理,积极解决城市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各级政府还都要增加这方面的资金投入;二要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供应,包括合理调整城市土地供给结构,增加中小套型住房用地,并建立多渠道投融资机制,通过多种途径帮助中等收入家庭解决住房问题;三要综合运用税收、信贷、土地等手段,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增加住房有效供给,抑制不合理需求,防止房价过快上涨;四要加强市场监管,严格房地产企业市场准入和退出条件,依法查处闲置囤积土地、房源和炒地、炒房行为等。
由此可见,坚持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和监管,依然是政府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有业内人士把这四项措施的意义归纳为“双轨制”和“清理门户”两大关键词。
而建设部党组书记、副部长姜伟新在“两会”期间对媒体的讲话,似乎更便于业界对楼市的政策风向有个把握,他坦言,在没有出现必须要出台政策的前提下,“我们近期不会出台新的调控政策”,因为政策的出台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保障群众的基本住房需求是政策调整的首要目的。
有市场人士表示,一季度许多开发商选择按兵不动,是想通过“两会”了解一下未来的政策面。“目前看来,今年还是以落实去年的调控政策为主,只是落实的要求更严格、细化了。”
【稳定】 房价最怕大起大落
除了政策面,市场面自然是业界形成楼市预期的另一大判断要素。一方面,此次的《政府工作报告》已经直指房价(防止房价过快上涨);另一方面,对于岁末年初市场争论的楼市“拐点”问题,姜伟新也已代表建设部表明了“我们不提拐点,也不希望这样的提法”的态度。
目前,开发商倒是不约而同地就“拐点”问题达成一致——不认同。如复地集团主席郭广昌表示,房价长期的趋势是稳中有升,大跌的可能性不大;又如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表示,楼市并未出现全行业大规模的降价,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刚性需求决定了房价不会大幅下跌。更何况房价下跌,损失最大的并不是开发商,购房者和金融行业等都会遭受沉重打击。
根据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虽然今年1月全国楼市整体房价水平依然延续着去年的同比两位数增长,但从环比来看,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涨幅趋缓,深圳、广州等部分前期涨幅较大的城市房价甚至出现了小幅下降。连对楼市状况一向措辞严厉的国家发改委也认为,这表明去年11月以来国家各项宏观调控措施的效果逐步显现。
对于房价能否维持稳定态势,专家的态度则比较乐观。上海社科院城市与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张泓铭表示,不能以短期内的涨跌来判断“拐点”,今年楼市的局面整体应该是稳定的、温和的,肯定不会像去年那么激烈。复旦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副主任华伟认为,今年房价整体上涨趋势不会改变,不过节奏会有所不同,而理性置业不应受到楼市“噪音”影响。“什么观点并不重要,能够助力老百姓圆上住房梦的才是好政策。”
【呼应】 解困中低收入阶层
此外,基于中央“重点发展面向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高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则主要通过市场调节解决”的明确表态,住房保障工作的深化势在必行并成为议论的焦点。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两个“首次”已经引起业内关注:一是廉租房保障资金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二是首次提到要帮助中等收入家庭解决住房问题。姜伟新解释说,对于廉租房保障资金,大城市和东部地区主要靠地方政府解决,中央的资金则重点投向中西部地区;对于楼市“夹心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的财政能力在不断增强,住房保障从困难群众到中等收入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还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建设部表示,廉租房、经适房、限价房都是要靠开发商建设,国家则是通过政策引导和鼓励开发商建设。与此相呼应的是,开发商已经在积极表态,如世茂集团董事长许荣茂提议,民间资金应该参与到廉租房建设中来,此外,廉租房的建造标准也应该尽早制定。“根据日本、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等地的经验,政府公共住房建设逐渐引入民营企业及民间资金参与是一种普遍趋势,这有利于缓解政府的财政压力,而且通过有效的优惠政策吸引民间资金,还可以保障廉租房建设的长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