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两会特别报道
  • 4:两会特别报道
  • 5:两会特别报道
  • 6:广告
  • 7:观点评论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货币债券
  • A6:期货
  • A7:环球财讯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市场
  • T3:艺术财经·焦点
  • T5:艺术财经·专题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汽车周刊
  • B8:汽车周刊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专栏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2008 年 3 月 14 日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T2版:艺术财经·市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T2版:艺术财经·市场
    古代赏石或成春拍新热点?
    廉价当代艺术品成市场新宠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古代赏石或成春拍新热点?
    2008年03月1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邱家和
      “逸云峰”英石
      “青昙峰”英石
      “玄芝岫”黑灵壁石
      香港苏富比首推专场 拍品大多高于50万港元

      ⊙本报记者 邱家和

      

      4月11日即将举槌的香港苏富比春拍,其中的“道法自然:翦淞阁重要赏石收藏”专场拍卖特别引人关注,因为该专场推出的27件拍品中有16件古代赏石。据苏富比中国艺术部国际主管仇国仕透露,这些拍品来自台湾古董商20年结集的珍藏,拍卖总估价为1650万至2400万港元。据相关人士介绍,类似的专场拍卖史无前例,加之拍卖估价非比寻常,因此已引起收藏圈内的高度关注。

      苏富比刻意包装

      近年来,中国国内民间赏石收藏,引发了多次相关的拍卖,但是以古代赏石为专场拍卖还前所未见。仇国仕表示:“奇石被中国皇帝及文人雅士视为珍品,但却于过去半个世纪被忽视。此等赏石是世上最早出现的抽象雕塑之一,蕴含意味深长的哲理,与道家思想互相呼应,彰显天人合一的理想,跟现今世界的环保潮流不谋而合,产生共鸣。”

      在苏富比为此次专场拍卖编制的图录里,除了“翦淞阁”主人黄玄龙的文章,着力介绍古代赏石在古代文人书斋中的特殊地位外,还特别刊登了理查德·皮尔森的摄影师手札,从西方现代主义美学的高度对中国古代赏石及其背后“道法自然”的道家哲学予以高度肯定。显然,这个专场是为外国买家度身定制的。仇国仕也向记者透露,专场在欧美做推广后,相信欧美年轻的藏家会喜欢,因为这些赏石有抽象美。

      高估价如何看待

      据上海市观赏石协会副会长、资深媒体人士俞莹介绍,国内观赏石(又叫奇石)圈内的朋友,都对这次拍卖非常关注,对成交结果拭目以待。之所以会如此,固然是因为这是全球第一个专场,但更主要的是因为这个专场的所有拍品估价较高。俞莹指出,拍品中很少有低于50万港元的,而此前同类拍品最高的拍卖价是4.5万美元,纽约佳士得的拍卖会上“泥留斋”的藏品一共五十几块,总成交额也就在260万元人民币上下。他估计一般的古代赏石的交易价格也就两万元左右,大多数的则在10到50万元之间。当然,古代赏石私下成交额也有过人民币百万元的,但无法查证。他指出,老石头交易很少有超过100万元人民币的。因此这次专拍的消息在奇石藏家中引起震动,有人在收集类似的藏品。

      不过,俞莹又特别指出,如果说中国古代赏石是抽象艺术的鼻祖,那么比较西方艺术史上的那些抽象艺术作品的身价,苏富比这样的估价也不为过。这涉及到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文人文化的价值的重新认定。当然,传统意义的“文人”早在近代就消亡了,因此,价格参照物难以确定。

      古代赏石的价值如何判断

      俞莹指出,收藏者要区分古代赏石与古典赏石。古典赏石,西方人叫“文人石”特点是瘦、漏、透、皱。新派赏石则讲究材质、色彩与造型,是另一种概念。古典赏石就是一般所说的老石头。但是其中大多数是新石头,而古代赏石,则是特指古人把玩后流传下来,流传有绪的石头。

      他还列举了影响其价格的因素,包括尺寸、造型、名头(指原藏家的知名度)。尤其是名头,可使石头的身价高低相差甚大。看名头主要看石头与座子上的刻字。而目前赏石市场假货充斥,诸多新仿、老仿都是冲着名头来的。在判断赏石的真伪上,原配座子很关键。文革中许多座子被毁,没了原配座子的赏石就有了问题。现在有的人做假,就是在老座子上配上新石头。判断年代主要看包浆。看字很难看出是什么年代刻上去的。

      他还提到,2000年去世的西方著名的美国收藏家卢森布鲁姆,最高潮时收藏中国古代赏石多达400多块。曾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举办过特别陈列,还出过一本专著“天地中的天地”,其中包括了80多块石头。他颇得中国老石头的精髓:别有洞天,有限中的无限,所以起了这样的书名。老石头热由此而来。但是他的藏品中却有30%左右是新石头。

      老石头藏家不多

      他指出,国内的藏家中专收老石头的不过二三十人。与这次拍卖有关的,除了翦淞阁的主人外,还有张远轮,是近代有名的赏石家,沈钧儒,也是著名赏石藏家。此外,拍卖图录中还提到了丁文父,出过两本专著:《御园赏石》、《中国古代赏石》。目前定居美国的胡可敏,出生古董商家庭,一直致力于收藏老石头,在国际上排名较前。此外,天津古董商张传仁,后期也全力藏石,在中国嘉德拍卖过,仅50%的成交率,成交的拍品也大多在底价附近成交。

      藏家不多,懂行的专家就更少,这也是古代赏石难以判断价格的原因之一。比如此次上拍的那个“洞天岫”,说是张远轮所藏送给沈钧儒的,石头、座子、名头都有问题:最大的问题是,那块石头到底是黑太湖石还是栖霞石?如果是栖霞石,开发历史仅20多年,那就无疑是一块新石头。

      卢森布鲁姆也经历过这样的困扰,一开始都标明年代,后来发现许多是当代人新做的,不过他比较开明,认为这些假石头也体现了造假者的智慧,不以为杵。

      由此来看,玩石头的人,和把石头当作艺术品的人不同。因此可以理解赏石圈内的朋友为什么很担心。成交结果,我们拭目以待。

      ■相关链接

      古代赏石主要石种

      灵壁石

      这次专场拍卖的拍品中,包括自北宋以来备受鉴赏家垂青的“灵壁石”,属安徽灵壁地底的高密度石灰岩,其密度赋予天然的声音,以墨黑、带润泽、光泽为上佳。

      英石

      属于幼细石灰岩,颜色多见深灰,以其玲珑宛转的表面为自然特征,可带有铿然的声音。

      太湖石

      苏州太湖的石灰岩出产“太湖石”,体积大、色灰白、带有受细沙侵蚀的天然细孔,多放置于户外庭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