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紧缩70%,顺差下降过半,消费者信心指数明显回落,然而应与上述数据保持同向同步变化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却显著增长,据国家统计局2月12日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今年1月至2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0.2%,这也创下了1996年以来的新高。无独有偶,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创11年新高的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要剖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之间的关系,必须引入居民收入水平这一额外的变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快速增长说明了社会消费绝对总量的提升,但是这个提升可能存在两方面的原因,一个是物价上涨,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推动;另一个是居民收入水平提升,消费欲望提振。前者仅仅是物价上涨,并非真正生活质量的提高,相反,在同等收入水平下,居民实际生活水平进入的是下行通道。
而从目前宏观经济发展现状来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之间的联动效应很强,而居民实际收入水平则相对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长态势。首先,从总量数据来看,今年1月至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0.2%,而2月CPI同比增幅同样达到8.7%;其次,从结构数据来看,粮油、肉禽蛋及其制品、石化产品均是两大指数快速增长的“重灾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中,粮油类零售增长高达41.2%,肉禽蛋类增长31.5%,石油及制品类增长40.3%。而在CPI中,农产品和石化产品可以说是此轮上涨过程的主力。
上述数据显示,今年头两月社会消费总额上涨所反映的主要是物价水平的上涨,而非社会公众主要消费欲望的提升,更谈不上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如此对居民实际生活质量无所提升甚至有害的总体消费水平上行,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加倍警惕它可能引发的一系列不利于社会稳定、健康发展的苗子。
此外,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相关的另一重要指标也说明了这一问题的严重程度。根据国家统计局同期公布的数据:1月份,我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为95.6点,比上月下降1.3个百分点。从其两项构成来看,1月份消费者预期指数和消费者满意指数环比分别下跌0.9点和1.9点。环比数据的价值在于说明社会公众在短期内信心的快速下滑,而其根源也在于今年头两个月CPI创下11年以来的历史新高,致使消费者对当前经济生活的评价以及对未来经济生活提升的预期都在降低。
要想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公众实际生活水平同步增长,就必须保证居民实际收入水平的增长超越CPI的涨幅,同时社会各项保障制度逐步健全起来,以确保社会公众对未来长期消费的预期减弱。也即是从实际收入和支付两方面进行综合评定,实际收入净增长才会保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公众实际生活水平同步上行。
就目前而言,除了加大力度进一步遏制CPI的过快增长,将年度CPI涨幅稳定在4.8%以内外,尚需增加对实体经济投资,促进就业以提升实际收入,同时强化各项社会保障制度以降低对未来大宗支出的预期。这样才能加速扭转居民实际生活质量提升乏力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