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地有朋友来电话问“大小非”减持的问题,他们极其担心。我尝试着回答。据说2008年够资格减持的市值约2.7万亿、2009年约8万亿,而现在所有公募基金的规模加起来也就2.7万亿左右。如果有相当一部分“大小非”(限售非流通股)流通的话,市场将面临很大压力。如果不加分析仅凭想象的话,是够吓人的,毕竟经过多年分红送股摊低成本,国有股或法人股东已有几倍甚至百倍以上的升值,上市抛出是必然的选择。但我们可以粗略分析一下,对持有绩优企业股票的投资者来说,处境真的有那么危险吗?
首先,假设2008年的2.7万亿与2009年8万亿的股票都抛出,这些钱会去哪里?去银行吗?买国债吗?CPI高企的时代不可能,相信只会有一小部分;进入实体经济或者消费领域的一部分,都会对推动优质企业业绩的提高作出贡献;进入投资品市场,无论是黄金还是艺术品投资等市场,规模都太小,不足以吸收这么庞大的资金。房地产投资,国家不鼓励。思前想后,目前唯一能容纳如此规模资金的还是股票市场。而我们国家每年新增的储蓄,有相当一部分也只能进入股票市场。再者,“大小非”减持说和做了这么多年,它并不是突如其来的冲击,它早已成为了市场博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市场的冲击如果没有其它外在因素作用,其影响力绝不至于引起市场崩溃。
其次,像万科、招商银行、中国平安等优质的企业,股权争夺战随时可能爆发,大股东怎敢轻易减持?至于某些法人小股东的减持,有人可能会不计算企业是否有投资价值,到期即卖出,但我相信这在那些优质企业的股东中是少数。如果对自己持有的公司有信心,通常是不愿大量减持自己的股票。如果现在持有的是一家本来就不值那么多钱的企业,上市以后一定会抛出;但如果股票有投资价值,坚持是一种选择。如果分别持有几家公司的股票,更可能将在不具竞争优势企业上卖出来的钱,买进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
“大小非”减持可能对市场构成压力,但对真正有长期竞争力的企业来说并不是坏事,也许会有更多的资金密切关注它,当然,关键的问题是这些股票是否真的有投资价值并能在长久的商业竞争环境中保持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