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席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的全国政协委员、天津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刘云生在向大会递交的提案中说,实施“走出去”已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是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一个重要举措,建议要鼓励有实力企业到境外投资建厂。刘云生委员建议,要简化境外投资建厂审核程序,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发挥驻外使领馆的作用,专门制订指导性文件,加大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
国家鼓励企业境外投资建厂,的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更容易占领国际市场等,但是,在目前情况下,对于到境外投资建厂应给予适度鼓励,而不宜过分激励。
首先,从就业方面来看,目前的就业形势严峻。在今年的两会期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田成平表示,“就城镇而言,我们每年在城镇要求就业的,包括当年新增的城镇劳动力和上一年结转下来未能就业的人还有2400万人。但是,我们每年只能提供城镇就业岗位1200多万个。再加上每年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大约有800万人。”这意味着,目前我国新增的劳动力城乡加起来每年超过2000万人。如果对到境外投资给予过度的鼓励,有可能加剧国内的就业紧张态势,2008年将失业率由原来的4.6%降到4.5%的目标就很难实现。
其次,我国目前不少行业尤其是上游产业仍然存在着产能过剩的问题,如果企业纷纷到境外投资建厂,过剩的产能将难以自行消化,有可能变得更加突出,使资源配置在局部出现失衡。
实际上,即便企业本身而言,到境外投资也常常面临着很大的不确定性风险。 以制鞋业为例。春节前后,珠三角加工贸易经历转型阵痛,上千家鞋企宣告关闭。一些鞋厂关闭后,搬迁到了劳动力价格更低廉的越南,意在降低人力成本,同时,也防止因贸易摩擦带来的出口障碍。但是,那些搬迁到越南等地的企业,却发现自己的生产成本在大幅上升,效率在大幅下降。原因是,越南等国还没有一个完善的原材料设备交易市场,大部分原材料及制鞋设备必须从国内采购。而且,制鞋产业链的配套复杂而且品种繁多,越南等国既缺少各种专业的设备,也缺少原材料采购、懂技术的专业人才和熟练劳动工人,于是,设备要从国内购买,人才要从国内引进,平白无故地增加了许多成本,让那些新搬迁去的企业叫苦不迭。
除此,还有所投资国家的非常大的政策不确定性风险。2005年,中石油和中石化共同出资14.2亿美元,收购了加拿大恩卡纳集团的安第斯石油公司,该公司在厄瓜多尔有5个石油区块的资产和开发权,日产石油8万桶,产量居南美第5位,是厄瓜多尔最大的外资企业。但是,2007年10月12日,厄瓜多尔突然以总统令形式宣布,征收非常重的特别收益金,将外国石油公司额外收入中的99%收归国家所有。我国企业的投资因此损失惨重。
对企业而言,到境外投资建厂的目的在于获取收益,而要获取收益,所投资之地对企业而言就要有能扬长避短、充分挖掘潜能、降低成本、规避风险的优势,企业应该对各种有利与不利因素进行综合评估,权衡利弊之后再做决断,而不能为了企业形象盲目到境外投资,更不能因一时的冲动到境外建厂。
而对于国家,作为鼓励性政策的制定者,应该站在国家利益角度,作出全面的规划。比如,鼓励那些我国所欠缺的资源性企业走出去,解决我国的能源安全问题;再比如,鼓励那些可以吸纳国外高科技人才、汲取国外先进技术的企业到国外投资建厂,以提升我国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等等。也即,鼓励到境外投资建厂的政策应该注意两点:一要体现出明显的倾向性,不宜一刀切地对到国外投资建厂给予政策性支持。二要适度,对境外投资建厂不可因为过度激励而产生为形象而去投资的畸形投资偏好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