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专家,
《经理人》商学院院长
全球资源和能源价格高涨,中国制造成本大幅度上升。被逼在墙角的中国公司,不得不“走出去”参与全球化。可是,中国公司的正当投资,时常遭受西方跨国公司的质疑和国际舆论的反弹,中海油、海尔、华为以及收购中西部矿业的中钢集团等走出去的步伐屡屡受阻。而有印度背景的米塔尔公司和塔塔集团,却能在近十年来接二连三实现超大并购,成为一流的世界大公司。随着中铝肖亚庆的出现,局面开始改观。
震动全球的必和必拓收购力拓的1474亿美元大案,由于中国因素的加入而出现转机。在几乎所有人还都毫无察觉时,中铝董事长肖亚庆2月1日在伦敦证券交易所宣布,中铝已联同美铝出资140.5亿美元(中铝占资逾九成)通过场外交易拥有了力拓在英国的上市公司12%的股份,相当于力拓集团股份的9%。中铝成了这家全球第三大矿产资源公司的单一最大股东。
必和必拓与力拓的收购拉锯战已经持续很长时间了。作为全球第一大巨头的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强行收购全球第三的力拓,牵扯着全球的视线。从欧洲、美国,再到亚洲的中国、日本和韩国都表示了对垄断的担忧。可是却拿不出实际办法。中铝与美铝联合模仿必和必拓活用小股东套利的心理,收购拦截性股权,在墨尔本成立特殊项目公司,二级市场收购,场内场外结合,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尽管外界认定这是对必和必拓的阻击战,但是中铝董事长肖亚庆非常低调,再三回应说这只是一桩投资生意。如果价钱合适,可以把股票卖给任何人,当然包括必和必拓。肖亚庆的商人本色,开阔视野,娴熟技巧,潇洒气度,大受国际舆论好评,被西方媒体称为中国公司全球化经营的代言人。与以往中国企业在国际并购所引发的质疑和恐惧不同,肖亚庆染指的是当下国际最热的矿石资源,却没有引起国际舆论的反弹。
全球化把发展合伙关系提到了一个很高的程度。企业若善于发展伙伴关系,就更容易得到发展。中铝近年来一直在寻求与大公司合作“走出去”,在秘鲁等国的项目也都是开放式的,甚至愿意“把管理权交给有先进经验的外国公司”。此次联合美铝一起行动,更展示了中铝的圆融智慧。因为有美铝这块牌子,做生意的味道就非常浓厚,没有人相信美铝会主动为中国国家利益服务,这自然大有利于化解国际社会对中国崛起的种种疑虑。
美铝对两拓合并心存恐惧,一点不亚于中铝。去年2月,曾经盛传必和必拓与力拓两巨头计划要收购美铝,一度导致美铝股价上涨,到6月达到最高价48.77美元。可是受美国次贷危机拖累,美铝股价之后一路下滑,到今年1月23日摸底26.69美元,已处于被并购的边缘。而此时深陷次贷危机的美国各大投行自身都难保,已无力支持美铝阻击1400多亿美元的大并购。
中铝是中国规模最大的氧化铝及原铝运营商,世界第二大氧化铝生产企业。在中国经济腾飞的大背景下,融资条件比较充裕,中铝、美铝由此一拍即合。在肖亚庆看来,中铝虽然在产量上已居世界前列,但在企业管理和海外投资的相关经验上还有很大差距。寻找利益共同点,寻找互相信任的伙伴,是中国公司全球化必须经历的一步。
“事实上,不仅仅是服务和金融等行业在进行全球化变革,我相信,最终资源也会实现全球化,而中国必须要参与这个资源全球化过程。”肖亚庆对全球化的认识,相当到位。肖亚庆的全球化观念,是一种整体人的观念。这也就是米塔尔和塔塔集团所奉行的理念:世界是一个整体,全球化的公司是这个整体的一个有机部分。世界上所有相关利益者,都应该参与分享公司全球化的红利。肖亚庆没有把中铝从圆融的世界中割裂出来。正是基于这种整体人的智慧,近年间中铝走出本土,在资源和市场周边的发展战略才落到了实处。
中铝新近制定了建设世界一流多金属国际化矿业公司的愿景,形成以铝为主的轻金属、以铜为主的重金属、以优势矿产品为主的稀有稀土三大业务板块的战略定位,使中铝的技术全球化,产业链布局全球化。中铝澳大利亚奥鲁昆项目在正式签署开发协议和土地租用协议的基础上,获得矿产开发证;成功收购秘鲁铜业后,获得铜当量金属资源量1200万吨,为做大做强铜产业提供了资源保障;获得沙特100万吨电解铝项目许可证,正式拉开了调整产业结构向资源、能源富集地区战略转移的序幕。
长期而言,无论是资源、能源还是政府对产业的态度,都不支持国内铝产业的迅速扩张。中铝率先走向世界,下功夫在资源、能源富集地区投资,把经济增长的红利与资源所在国分享。澳洲奥鲁昆铝土矿储量巨大,且能够使用成本较低的拜尔法生产氧化铝,而沙特的项目则可以利用当地低廉的电价(0.02美元/度),在我国电解铝工业全球领先的技术支持下,这些均有望成为全球最富竞争力的项目。
全球化需要圆融的智慧。中铝参股力拓表明,因2005年中海油收购优尼科未果而在国际收购中深受政治压力的中国企业,吸取教训后,在国际并购战中重新出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