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要闻
  • 4:观点评论
  • 5:环球财讯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A1:市场
  • A2:基金
  • A3:金融
  • A4:金融机构
  • A5: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市场
  • T3:艺术财经·焦点
  • T4:艺术财经·专题
  • T5:艺术财经·投资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汽车周刊
  • B8:汽车周刊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港股直击·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专栏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披露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2008 年 3 月 21 日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B8版:汽车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8版:汽车周刊
    成就汽车消费大国需要提升消费环境
    让消费者维权不再
    “难于上青天”
    中国要出现一流汽车制造商 就得去闯美国市场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国要出现一流汽车制造商 就得去闯美国市场
    2008年03月2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宦璐
      注释:CAFE指2007年12月美国颁布的“企业平均燃油经济性标准”。自2020年美国新机动车辆的燃油经济性必须比现有水平提高40%,即燃油形成里程标准为35英里/加仑。

      ⊙本报记者 宦璐

      

      进入2008年,全球的汽车工业进入一个举步维艰难的尴尬境地。能源价格不可遏止地持续上涨,国际能源价格屡创新高。国际市场原油期价一度升至每桶111美元高位。原材料价格也节节攀升,汽车制造商成本上升,利润缩减,各地的汽车厂商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充分。

      从2007年开始,美国汽车工业就步入了一个寒冬。在发展新能源车和劳动力成本方面,美国都落后于对手,伴随着全球通胀的升温,2008年的情况更不容乐观。

      3月18日,美国权威汽车市场信息公司J.D.Power and Associates将其对今年美国市场汽车销量的预测下调了近5个百分点,称今年美国汽车销量将创1994年以来最低。该公司发表报告称,由于金融市场动荡影响,消费者信心严重不足,预计今年美国市场新车(轿车和轻型卡车)销售量约为1495万辆,低于之前预期的1570万辆。

      据报道,不仅是美国本土三大汽车企业,连一向受市场追捧的日本丰田汽车公司也对今年美国市场销售前景很悲观。

      日本8大汽车厂商在美国市场上的新车销量已从2006年开始连续2年下滑。美国车市的持续低迷迫使日本各大汽车厂商纷纷开始调整在北美的生产和市场战略。丰田汽车公司专务铃木武修认为,2008年美国市场的新车销量将出现10年来首次低于1600万辆的情况。

      无独有偶,日本汽车工业会昨天表示,由于国际能源价格高企以及国民收入情况不乐观,2008财年(2008年4月1日开始)日本市场的新车销量(包括微型车)将降至26年来最低水平。

      同一天,日本汽车工业会会长张富士夫还表示,如果日元目前的强势继续保持下去,那么2008财年日本汽车制造商的盈利将受到冲击。不过,他同时指出,该机构目前还没打算要求政府对汇市加以干预。

      全球的汽车工业将何去何从?在这关键时刻,记者昨天独家专访了全球领先的汽车市场预测咨询机构CSM全球总裁兼CEO Mr. Craig Cather。他对本报记者表示,汽车行业正面临五大突出问题:成本控制、新能源使用、亚洲力量逐渐强盛、政府干预以及工会影响。

      

      美国汽车业将在2009年复苏

      上海证券报:美国政府在去年底颁布了CAFE法令(见注释),这是否会成为压垮美国汽车工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Craig:是的,美国有些地方政府像加利福里亚、纽约州都已经严格按照该法令执行了,这对汽车公司来说,要求太高了些。公司也在抗争。

      实行这样的标准,日本的汽车厂商更有优势。他们很久之前就开始关注燃油经济性、生产小型车,他们更有准备。

      现在,北美三大(通用、福特、克莱斯勒)已经开始积极转变,纷纷从欧洲、韩国的子公司引入小型车,改进原来的生产线结构。随着油价的不断上涨,市场对小型车的需求越来越大。只有不断适应市场需求,才能成功。

      三大的情况也不尽相同。虽然通用汽车在北美地区的业务有较大亏损,现在扭转力度也在增加,而在南美和亚洲地区,赢利性非常好;福特汽车在全球的增长也很明显,克莱斯勒是最弱的一家。但基本上这三家都没有到破产边缘。

      上海证券报:虽然油价刚刚突破110美元每桶,如果油价跌到90美元以下,大型传统汽油车重返公众视野,那么全力开发小型车、新能源车的企业的努力会不会被浪费?

      Craig:从未来大的趋势来看,即使油价会有波动,但未来20年,基本上都处于上升通道。对于已经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新能源研发的企业来说,像日本的丰田,他们的投资不会浪费,至少可以先占领市场,并制定新的行业标准。

      上海证券报:通用等美国汽车公司一直在跟UAW谈判,通用上周还宣布关闭17家零部件工厂,您认为美国汽车企业背负的医疗、养老金等巨大的包袱,能否有望解决?

      Craig:今年下半年,通用有望与UAW(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达成一项新的历史性协议。UAW将做出巨大的让步,同意通用以较低的工资雇佣工人。此举将使通用汽车到2010年节约30亿的劳动力成本,有望使通用汽车走出低谷。但在2010年之前,通用汽车的财务状况不会有大的改观。

      上海证券报:虽然美国经济受次贷风波影响,下滑严重,但美国经济具备很强的自我修复能力,我想了解一下美国政府是否会拯救美国汽车产业?

      Craig:美国经济无疑是全世界最有活力的经济体之一,没有贸易壁垒。相信在明年,美国经济就会出现复苏迹象,而美国汽车行业将在2009年中期复苏。

      然而,像上世纪60年代美国政府出手拯救克莱斯勒的时光也已经一去不返了。公众也不会支持政府这么做。

      另外,布什总统好象对汽车工业也没什么兴趣。呵呵。

      

      中国企业收购的最好时机

      上海证券报:目前全球厂商都在开展新能源研发,如氢能源、混合动力、电池电力、乙醇、生物燃料等,您认为哪一种技术有望最先胜出?

      Craig:现在来看,还没有出现特别领先的新能源技术。不同的消费者有不同的喜好。另外品牌、设计、服务等多种因素将综合起作用。在满足现行排放的基础上,还有出于对成本的考虑。

      很明显,厂商会把新能源技术的开发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原来丰田的混合动力车会给消费者一些补贴,但自2005年开始,丰田已经不堪承受,取消了补贴。

      平均每辆新能源车会比相同尺寸的汽油车高出2500美元,而消费者很多年节约的油费都抵消不了高出的部分。

      上海证券报:在这波经济衰退的大潮中,美国零部件产业受到更大的冲击。有人认为,这是中国汽车工业收购的最佳时机?

      Craig:现在,20%的美国汽车零部件公司活得很好,当中60%的企业也能活下来,最后还有20%的企业就很难说了。他们从整车厂商那里得到的支持也越来越少。在资本市场,零部件公司的股票也不受重视,融资非常困难。

      确实,这对中国有实力的企业来说是个最好时机。

      中国要出现世界一流的汽车制造商,就必须进入美国市场。美国在未来 10年来还是数一数二的市场。

      上海证券报:您是否看好印度TATA收购福特豪华车品牌路虎和捷豹?

      Craig:是的,这个消息很快就要被宣布了。TATA能够从这次收购中获得世界领先的技术,对于提高其自身产品的质量大有好处。而从全球收购兼并的案例来看,真正获得成功的并不多,像克莱斯勒和奔驰,最后还是以分手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