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来临的经济崩溃》
(美)斯蒂芬·李柏、格伦·斯特拉西 著
刘 伟 译
东方出版社2008年1月出版
⊙潘启雯
拥有19年专业股市预测资历的斯蒂芬·李柏(Stephen Leeb)博士的“预测”,一向以超越常规的大胆和出人意料的准确而著称。他在1986年出版的《抓住最有利的机会》中断言:20世纪90年代将是股市的黄金时期;在1999年出版的《挑战市场》中警告投资者:科技股市场的崩溃即将来临;在2004年2月,当原油价格还在每桶33美元以下徘徊时,他又在《石油效应》中预言:能源价格飞速上涨已经为时不远。以上种种预测均一一变成了现实,这种出奇的准确,既让人赞叹,也让人扼腕。当然,他并不是什么预言家,也不懂什么星座、周易和命理,他只不过是通过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多年的经验,通过详细的分析研究和大胆论证得出了这些结论,但这已经足够引起世人和社会的关注与认同了。
当人们持续对气候变暖、恐怖主义、水资源枯竭等等目前全人类面临的生存危机忧心忡忡时,这个不知要算“杞人忧天”、还是要算“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李柏博士又在《即将来临的经济崩溃》中对全世界发出了警告:恐怕,最糟糕的是,石油危机又要来了!
他的口气一点不含糊:“因为发展中国家经济的高速增长使得全球的石油需求超出了自身的生产能力,以及人们普遍存在的集体性盲目,所以美国将要经历一场旷日持久的能源短缺。”不仅石油价格要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而且由于婴儿潮一代的退休导致的社会保障费用的增加以及美国日益增长的军事需要等因素,政府的开支也将显著增加。因此,通货膨胀率将再次超过10%。
“当油价涨到每桶200美元时,是机会还是挑战?政治家、企业家和个人投资者,该如何抉择?世界是否面临新一轮的能源危机?是否会诱发经济大崩溃?”可以说,《即将来临的经济崩溃》是为了避免一场几乎必然要发生的灾难而发出的振聋发聩的“一声呐喊”,倘若如李柏博士所警示人们的那样,理性地面对这场危机,并提前做好防范措施,现在仍为时不晚。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场危机有可能意味着更为严峻的经济困难;而对于投资者、特别是对于一部分善于独立思考、能够发现真正机会并且具备足够的勇气利用这些机会的人来说,这场危机则意味着千载难逢的投资机遇。正如书中所分析的那样,未来的通货膨胀将再次让投资者两极分化。有人将会越来越贫穷,而另外一些人则会变得像克利萨斯一样富有。成为哪一极?其实完全由你自己去做主。不过,李柏博士在书中很客观地提出了在通货膨胀和能源危机时期如何有效投资的实际建议和意见,对我们当然还是很有学习和借鉴意义的。
最佳投资一:黄金和黄金股。
当经济发展一旦遇到艰难时,黄金股总会挺身而出,成为能够带投资人渡过难关的少数股票之一。因为政府不可能像对待纸币或者电子货币那样,凭着一时的心血来潮就可以大量增加黄金的供应,所以,黄金总是通货膨胀最有力的克星。在通货膨胀时期,它是能够与上涨的物价保持同步的最好的投资之一。
最佳投资二:石油和石油股。
同黄金股一样,目前石油股也被严重低估,因此具有很大的上升空间。随着石油价格的上涨,大型石油公司将会获得更多的收益。因为炼油过程的主要成本有所下降,即使石油价格下跌,大型石油公司的收入也依然不少。所以,如果这样的预测是正确的,那么您将会获得丰厚收益;即使预测出现失误,最终油价下跌了,也不过是收入少了点,还不至于赔钱。
最佳投资三:房地产。
高涨的通货膨胀将会减少经济对债务的依赖,所以通货膨胀能够进一步推动住宅以及其他房地产价格的升高,将会减少这些资产潜在的债务负担。因此,房地产市场在今后经济危机时刻仍然是一种可靠的投资。
最佳投资四:中国和印度。
中印两国均属于当今经济快速稳步上升的发展中大国,而且市场广阔,经济增长潜力巨大。在这个市场中,即使是大型公司,也能够像小型公司那样快速增加收益。事实上,也只有大型公司凭借自身强大的资产负债力、强大的财政实力以及强大的市场资源,才能够打入中印市场。因此,在未来几年里,这些成功打入中印两个市场的大型公司的股票将拥有同小型公司股票同样的投资价值。同时,在未来的通货膨胀高涨时期,这些股票也将是重要的投资收益来源。
当然,本书探讨和关注的核心问题远远不止这些,它不仅仅强调石油危机给经济带来冲击与威胁,它更是试图进一步地告诉读者:当石油危机真的来临时,你要怎么办?尽管学界对“石油危机”一词仍抱“怀疑”态度,但作者显然已经看准了那些美国人的心理:害怕自己现在的富裕不再,害怕生活水平下降,害怕眼前美好的一切突然消失……相比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型发展中国家对“崛起”、“腾飞”、“跨越”的热切期待,美国知识分子对文明过度发展的忧心忡忡,他们尤其害怕因为石油危机回复到“石器时代”的生活。于是,这种害怕心理也就自然而然地导致了“崩溃”一词的英文单词“Collapse”成了英语世界里最热门的营销词汇之一。从这一点上还可以明显地看出,西方国家颇为担心他们的好日子或许有朝一日真的“崩溃”了。实际上,作者在这本书里只不过巧妙地借用眼前石油价格上扬的情形,做了一次“经济崩溃论”下自我“救赎”的精彩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