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特别报道
  • 3:要闻
  • 4:焦点
  • 5:焦点
  • 6:时事国内
  • 7:金融·证券
  • 8:金融
  • A1:公司封面
  • A2:上市公司
  • A3:公司调查
  • A4:产业·公司
  • A5:路演回放
  • A6:价值报告
  • A7:上证研究院·经济学人
  • A8:上证研究院
  • A10:信息大全
  • A11:信息大全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B1:理财股经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股民学校
  • B5:维权在线
  • B6:财富人生
  • B7:专栏
  • B8:书评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基金一周
  • C3:基金·封面文章
  • C4:基金·基金投资
  • C5:基金·基金投资
  • C6:基金·投资基金
  • C7:基金·投资基金
  • C8:中国基金业十年大巡礼
  • C10:基金·投资者教育
  • C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C12:基金·数据
  • C13:基金·数据
  • C14:基金·互动
  • C15:海外·私募
  • C16:基金·人物
  •  
      2008 年 3 月 24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7版: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7版:专栏
    香港遭遇中年困惑
    复活节给予世人的最贵重礼物
    百万中国人每天一杯英式下午茶
    美国人从此会节制信用消费吗?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百万中国人每天一杯英式下午茶
    2008年03月2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李俊辰(jonsson.li@gmail.com) 沈飞昊
      ◎李俊辰(jonsson.li@gmail.com)

      欧金伦敦投资有限公司特约经济学家和金融投融资管理顾问

      现居伦敦

      从华语网络平台了解中国的动向是今天许多海外华人的习惯。如今,除了英国广播公司BBC以及文学城等一些国外的知名新闻综合网站外,FT中文网也成了我的最爱之一。FT是英国《金融时报》的简称。

      可以说,是中国的开放为英国《金融时报》这样一份百年老报提供了一个服务中国的契机。秉承的专业主义与人文精神,《金融时报》于2003年筹划组建其唯一的非英语网站——FT中文网。该报高层管理人士曾一再向媒体表示,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取得如此前所未有的发展。对中国的报道已成为该报吸引读者的重要因素,而继续拓展这类报道的深度和广度也是必然的。

      英国《金融时报》其他的部门都在缩减开支,只有对亚洲在扩大投资。通过FT中文网架起一座连接中国和世界的桥梁,帮助商界精英和企业决策者逾越职业生涯和世界经济之间的沟壑是英国《金融时报》管理层的理想。每年英国《金融时报》推出的“中国特别报道”以及去年的“2007中国报道”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如今,FT中文网也成了配合母公司报道的系列载体之一,话题评论五花八门,涉猎商业、经济、市场、管理、科技、旅游、文化、体育……

      FT中文网目前拥有注册读者超过了100万。2006年,它曾被《南方周末》评为年度最具成长性媒体,在2007中国新锐榜上获年度传媒之年度网站奖。颁奖辞称:“FT中文网秉承传媒母体的专业立场和全球视野,在中文网站中展示了一种罕见的”英式风格“:专栏原创、关怀本土、趣味活泼、声音主流、判断节制。在中国中产阶层眼中,它是每日必需的有营养的下午茶。”

      创刊于1888年1月9日的《金融时报》,当时名为《伦敦金融指南》(London Financial Guide),至同年2月8日改名维持至今。当时报纸只有4版,并于1893年使用粉红色纸印刷,以便与当时的竞争对手、创刊于1884年的《金融新闻》(Financial News)划清界线。经过多年和众多对手竞争后,《金融时报》最终于1945年吞并仅余的《金融新闻》,遂将创始日期改至1884年。

      谈起当今世界的政经媒体,执牛耳者非英国《金融时报》和美国《华尔街日报》这两个大佬莫属。不过,总的说来,由于美国自身庞大的本国市场以及强劲的经济实力,《华尔街日报》可以说是一份道地的“美国地方报纸”,以美国式的思维主宰读者,这似乎也反应了美国人“天下为我独尊”的观念。一位媒体的朋友就这么看《华尔街日报》:其记者和编辑对中国特定问题的报道思路是脸谱化和定式化的,体现了该报对中国问题复杂性的回避,各地版与其本土版的最大区别仅在于报道对象的不同。

      “没有《金融时报》,就没有发言权”。英国《金融时报》是第一家在本国市场之外发行海外地方版的国际大报。目前,《金融时报》在国外的销量远远超过其在大本营英国的发行量。因此,保持一个客观和平衡的世界观是其生存的重点。FT中文网伦敦总部的人员不超过十人,可却对在中国分部的人员分配任务,并保证体现编辑的思路。而设在中国的市场队伍也依靠FT中文网的实力,销售业绩节节攀升。

      FT中文网在翻译、转载英国《金融时报》日常新闻报道之余,以成功的议题设置,如中产阶级、豪宅、农民工、名人访谈、伦敦金融城等引发中国内地读者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不过,有些中文作者写的文章,却是英国人看不到的,因为绝大部分都是不会被译成英文。

      对比《华尔街日报》WSJ中文网,有力的时差是FT中文网成功的“天时”。英国属格林威治时间,北京位于东八区,相隔8小时(夏令时为7小时)。每天于晚上11点30分下班的FT中文网伦敦总部人员可以确保中国商务人士在8点上班时能浏览到在英国人8个小时后才可以看到的关于英国《金融时报》对中国的报道。

      在网站的包装上面,FT中文网也着实下了一番功夫,在视觉效果上,与《金融时报》有某种程度的匹配。应该说,从版面设置和内容安排等方面来看,FT中文网借鉴了英国广播公司BBC中文网的设计和安排,当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FT中文网还有一个功德无量的特点就是提供原汁原味的英文对应稿件,它不仅方便了许多商务人士对新闻和特写的进一步了解,也成了中国许多英文爱好者的学习园地。要知道,在FT英文网上看这些文章,可是要支付英镑的哟。

      当然,《金融时报》本身的专业特色也让FT中文网如虎添翼,尤其是在理财方面。分布在世界各地的FT记者带来了全球的理财观念。如沙勒恩·戈夫(Sharlene Goff)的《富家子弟理财培训班》、杰夫o代尔(Geoff Dyer)的《外资理财盯上中国二线城市》、马修o文森特(Matthew Vincent)的《用对冲基金理财》和《瑞银财富管理11招》、伊莱恩o摩尔(Elaine Moore)的《买当代艺术品》、艾伦o凯莱赫(Ellen Kelleher)的《富人俱乐部的“门票”》、以及保琳o斯基帕拉(Pauline Skypala)的《财富管理的蛋糕怎么切》等文。

      细心的读者都可以发现,FT中文网每天的内容安排体现的大致是“十、五、五”:十条新闻五长五短。不过,可以看出,对于短新闻的处理,FT中文网还有待于需要更进一步的打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