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特别报道
  • 4:观点评论
  • 5:环球财讯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A1:市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信息披露
  • B7:中国融资
  • B8:人物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港股直击·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钱沿周刊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产权信息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D49:信息披露
  • D50:信息披露
  • D51:信息披露
  • D52:信息披露
  • D53:信息披露
  • D54:信息披露
  • D55:信息披露
  • D56:信息披露
  • D57:信息披露
  • D58:信息披露
  • D59:信息披露
  • D60:信息披露
  • D61:信息披露
  • D62:信息披露
  • D63:信息披露
  • D64:信息披露
  • D65:信息披露
  • D66:信息披露
  • D67:信息披露
  • D68:信息披露
  • D69:信息披露
  • D70:信息披露
  • D71:信息披露
  • D72:信息披露
  • D73:信息披露
  • D74:信息披露
  • D75:信息披露
  • D76:信息披露
  • D77:信息披露
  • D78:信息披露
  • D79:信息披露
  • D80:信息披露
  • D81:信息披露
  • D82:信息披露
  • D83:信息披露
  • D84:信息披露
  •  
      2008 年 3 月 25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8版:时事天下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8版:时事天下
    “高利贷”风行 美国次贷危机雪上加霜
    干预增多 “无形的手”日益有形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干预增多 “无形的手”日益有形
    2008年03月25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朱周良
      ⊙本报记者 朱周良

      

      面对“二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美国政府正在努力采取各种补救措施,从实施财政刺激到大幅降息,甚至是直接救助单个金融机构。这种努力的效果尚待观察,但其负面效应却已开始隐现。

      为了对抗衰退,美国已经并仍在付出沉重的代价,表现出来就是美国经济的全面扭曲:政府对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干预明显增多,通胀加剧,同时国民也变得越来越穷。而在过去20年中,情况完全相反:在一向标榜的市场经济体系中,美国政府的直接介入相对较少;格老等领导下的美联储也一直很好地保持着“通胀斗士”的信誉;美国老百姓也因为房价股价上涨、进口货便宜而大手大脚花钱。

      

      政府干预明显增多

      按照西方经济学理论,市场经济体系自有其“无形的手”在进行调控。在过去大多时候,美国政府也都在严格遵循这一理念,尽量少直接干预经济和金融市场。不过,随着本轮危机愈演愈烈,布什政府却不得不采取了较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出格”的干预,这其中,美联储到目前为止都扮演了“主角”。

      在对贝尔斯登的救赎中,尽管美联储没有直接出手,但却向收购一方的摩根大通提供了300亿美元的融资,帮助后者收购这家濒临破产的美国第五大投行。

      为了规避“道德风险”之嫌,美联储依然否认其是在救助单个金融机构,而是为了“避免系统风险出现”。市场人士认为,类似当局直接救助单个金融机构的举动,可能助长投机氛围,其结果是使得那些获救的机构今后更加变本加厉地冒险,反正最后有美联储可以指望。

      除了对贝尔斯登的救援,美联储过去两周还频频“出轨”。先是推出了创新的“定期证券借贷机制”(TSLF),用美国国债换金融机构手中难以脱手的高风险房贷抵押证券资产。当局还授权纽约联储为一级交易商创设新的贴现窗口融资工具。以往,并非所有的一级交易商都能从美联储的贴现窗直接贷款,该窗口以前仅向商业银行开放。譬如,贝尔斯登原本是20家一级交易商之一,但其上周的融资却只能通过摩根大通间接实现。

      在财政方面,布什在前不久刚签署了经济刺激计划。上周,美国联邦住房企业监管办公室又宣布,降低对美国两大政府赞助房贷机构的超额资本准备金要求,以为房贷市场提供更多流动资金。此前,财政部还促使各大房贷机构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房地产市场的紧急方案,如所谓的“救生索计划”,后者给予困难房贷户30天的缓冲期,以帮助那些因还不起房贷而即将失去房屋的房主。

      保尔森和布什等人一直坚持认为,政府没有出资直接救助房贷户,以遏制房屋遭强制回收的个案增加。布什政府希望让市场自行解决问题,不过,随着外界压力增大,华盛顿方面可能也不得不考虑更多的选择方案。比如,不少国会议员要求政府直接出手收购房贷支持证券。

      

      降息加大通胀压力

      与此同时,在持续降息的背景下,美国的通胀形势却在经济降温的同时变得愈加严峻。IMF前首席经济学家、哈佛大学教授罗格夫预计,美国的通胀率可能达到4%至5%。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上周也承认,通胀预期已开始抬头。

      去年9月以来,美联储已累计降息3个百分点,将基准利率降至2.25%的两年多低点。在此背景下,美元也持续下挫。自去年9月以来,美元对欧元下跌了10%,对日元跌了15%。分析师认为,美元还有进一步下跌空间,在未来几个月中欧元对美元可能升至1.70,美元对日元则可能跌至90。

      美元贬值直接导致美国的进口物价上升,进而推高了本已高企的通胀。2月份,美国除原油之外的进口物价同比上涨4.5%,为10多年来最大升幅。

      罗格夫指出,美国经济正“从不同方面”感受越来越大的通胀压力。他认为,美联储为了刺激经济向市场大量注入资金,进而只会导致通胀预期更加难以驾驭。

      

      财富效应显著消退

      伴随着房价下跌和通胀升温,以往支持美国人借债消费的财富效应也迅速消退。更多人开始意识到:穷日子要来了。

      根据路透/密西根大学的调查,45%的消费者预期,他们经通胀调整后的收入未来几年会下滑,为1990年来最差的结果。每月公布消费者信心调查数据的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负责人弗朗科指出,美国消费者中对未来悲观的人数已开始超越乐观的人数。

      经济学家表示,过去美国人一直过着入不敷出的生活,如今要开始付出代价。美联储本月初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人的家庭财富在去年第四季度出现五年多以来首次缩水的情况。美国的家庭资产净值上一季度下降了5329亿美元,至57.72万亿美元,主要因为家庭持有的房产和股票价值缩水。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菲尔普斯指出,现在美国的情况就好比,一个人突然发现他本可以获得的巨额遗产在一夜间打了水漂。所以,他不得不开始重新调整心态,努力工作,更多储蓄,并且降低对生活质量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