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特别报道
  • 4:观点评论
  • 5:环球财讯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A1:市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信息披露
  • B7:中国融资
  • B8:人物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港股直击·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钱沿周刊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产权信息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D49:信息披露
  • D50:信息披露
  • D51:信息披露
  • D52:信息披露
  • D53:信息披露
  • D54:信息披露
  • D55:信息披露
  • D56:信息披露
  • D57:信息披露
  • D58:信息披露
  • D59:信息披露
  • D60:信息披露
  • D61:信息披露
  • D62:信息披露
  • D63:信息披露
  • D64:信息披露
  • D65:信息披露
  • D66:信息披露
  • D67:信息披露
  • D68:信息披露
  • D69:信息披露
  • D70:信息披露
  • D71:信息披露
  • D72:信息披露
  • D73:信息披露
  • D74:信息披露
  • D75:信息披露
  • D76:信息披露
  • D77:信息披露
  • D78:信息披露
  • D79:信息披露
  • D80:信息披露
  • D81:信息披露
  • D82:信息披露
  • D83:信息披露
  • D84:信息披露
  •  
      2008 年 3 月 25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8版:时事天下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8版:时事天下
    “高利贷”风行 美国次贷危机雪上加霜
    干预增多 “无形的手”日益有形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高利贷”风行 美国次贷危机雪上加霜
    2008年03月25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朱周良
      尽管短期贷款可以救一时之急,但却给美国经济埋下更深的隐患 资料图
      上回说到最近的一系列经济数据都指向美国经济衰退,而经合组织也在上周预言美国经济今年上半年将完全“熄火”,衰退似乎已成事实,现在的问题是会持续多久,或是衰退的程度如何?

      经济衰退正在给美国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带来冲击,其中当然也包括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特别是那些背负沉重按揭贷款负担的房贷户。眼下,随着成千上万美国人因为房价下跌而还不起房贷,越来越多的老百姓正在铤而走险,求助于一种利率极高的短期贷款——“发薪日贷款(pay day loans)”。专家提醒说,这种类似“高利贷”的救急贷款正在酝酿更大的风险。

      ⊙本报记者 朱周良

      【房价下跌】

      按揭者还贷成问题

      过去几年中,不少美国人愿意贷款买房都是基于房价会持续上涨。统计显示,美国平均房价在2003年到2006年间平均涨幅超过50%。但随着美国步入加息周期,美国的房价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一路走低。

      标准普尔最近发布研究报告指出,随着房地产市场情势恶化,今年底前美国房价最多可能自2006年的高位下跌20%。标普认为,越来越多的人预期,美国房价下跌幅度将比预期更深,而且延续时间将比预期来得更久。

      根据美国抵押房贷银行协会前不久发布的数据,去年第四季度美国人因贷款违约遭强制收回房屋的案件比例攀升至历史新高。此外,美国的营建许可也降至近16年来最低水准。标普/Case-Shiller指数显示,美国20个大中城市去年12月的房价较一年前下跌9.1%,为史上最大跌幅。

      房价下跌使得购房者难于在预期价位将贷款买入的房产套现,与此同时,前两年美联储的持续加息却导致还贷负担日益加重。这样的此消彼长无疑令不少购房者陷入绝境,一方面家庭财富迅速缩水,另一方面债务负担却日胜一日。

      【杯水车薪】

      政府救助力度有限

      当然,面临财务困境的不止老百姓,还有像贝尔斯登这样的华尔街金融大鳄。但是,政府对于金融机构的救赎力度,显然要远远超过对老百姓的救济。近期的数据显示,在美联储推出一系列新举措后,饱受资金短缺困扰的华尔街金融机构终于按捺不住,纷纷用难以脱手的证券换取流通性更好的国债,同时,通过贴现窗贷款的机构也显著增加。仅截至上周三,各家机构从美联储的借款总额就达到288亿美元。

      不过,同样缺钱的老百姓得到的政府救助却相当有限。前不久,布什政府推出了总额168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根据这一方案,适用于个人的退税总额大约为1000亿美元,惠及1.17亿户家庭。根据方案,年收入在7.5万美元以下的美国人,将可得到600美元的一次性退税;年收入不超过15万美元的美国家庭,则可得到1200美元的退税;年收入超过3000美元但不必纳税的低收入者,也可获得300美元的退税。从绝对金额来说,上述方案中对个人的补助也不算少,但相比美国家庭巨大的债务负担,这些钱只能算是杯水车薪。据《洛杉矶时报》调查,大多数收到政府退税支票的美国人表示,将把所得用来储蓄或偿还债务,其中用于偿债的比例超过三成,显示还债负担相当沉重。

      【压力加大】

      无奈求助“高利贷”

      政府补助有限,还债压力越来越大,不得已,不少美国人为了解燃眉之急,只好冒险求助于“高利贷”,其中最常见的是一种称为“发薪日贷款”的短期高利率贷款。

      据美国部分机构的不完全统计,随着美国楼市危机加深,求助“发薪日贷款”的人数增加。所谓发薪日贷款,指的是一至两周的短期贷款,借款人承诺在自己发薪水后即偿还贷款。如果到期无法还清贷款本金和利息,可以提出延期。

      与传统商业银行日益收紧信贷门槛的“惜贷”现象相反,发薪日贷款发放机构却“趁火打劫”,大肆发放这类利润丰厚的贷款。

      在遭受楼市危机打击最为严重的克里夫兰Union Miles区,所有的传统银行都已被发薪日贷款机构取代,大张旗鼓地向受困房贷户推销期限为一至两周的紧急贷款。

      美国住房咨询机构可靠贷款中心(CRL)的金恩表示,他们从全国各地获得的信息显示,许多人在为按揭还款苦苦挣扎的同时,还愈发身陷发薪日贷款的泥潭。

      据悉,发薪日贷款的金额一般仅有数百美元,期限两周,利率最高可达800%。根据CRL中心统计,这类贷款平均借款325美元,平均还款793美元。该中心估计,2005年美国发薪日贷款机构发放的贷款规模超过280亿美元。

      【专家评价】

      好比是“自杀陷阱”

      专家警告说,尽管可以救一时之急,但这类缺乏监管的短期贷款却可能给美国经济埋下更深的危机。发薪日贷款不计手续费和滞纳金等,平均年息高达391%。申请者只需提供定期收入证明,甚至政府救济证明也行。虽然纽约等州对发薪日贷款设定了有关上限或禁令,但还是有州外银行钻空子,通过互联网提供这种高风险贷款。

      以美国遭受楼市危机打击最严重的俄亥俄州为例。根据美国抵押贷款银行协会的数据,截至去年第四季度末,俄亥俄州有3.88%的房贷进入到“止赎(业主丧失房屋赎回权)”程序,是美国各州当中最高的。

      与房产市场疲软相对照,俄州的发薪日贷款机构近年来却急剧扩张。有统计显示,该州目前约有1650家发薪日贷款机构,超过了区内麦当劳、汉堡王和Wendy's三家快餐店的门店总数。

      专家指出,由于多数沦落到申请发薪日贷款的家庭本身的经济情况已经很糟糕,所以这种高利率的贷款只会进一步加重他们的负担。美国康乃尔大学经济学教授弗兰克将发薪日贷款称作“自杀陷阱”,因为许多人无法掌控自己的财务状况而最终债台高筑。一般来说,这类贷款的借款人平均两年才能摆脱贷款负累。

      分析人士指出,发薪日贷款可能导致更多的破产案出现,令家庭储蓄消耗殆尽,对整体经济有害无益。不仅如此,由于运作相对不是那么规范,这类贷款还可能诱发刑事案件。某些时候如果借款人迟迟无法偿还贷款和利息,放贷机构甚至会通过威逼恐吓等方式逼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