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观点评论
  • 5:环球财讯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特别报道
  • A1:市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专栏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企业板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8:上证商学院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港股直击·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股民学校/高手博客
  • C8:地产投资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D49:信息披露
  • D50:信息披露
  • D51:信息披露
  • D52:信息披露
  • D53:信息披露
  • D54:信息披露
  • D55:信息披露
  • D56:信息披露
  • D57:信息披露
  • D58:信息披露
  • D59:信息披露
  • D60:信息披露
  • D61:信息披露
  • D62:信息披露
  • D63:信息披露
  • D64:信息披露
  • D65:信息披露
  • D66:信息披露
  • D67:信息披露
  • D68:信息披露
  • D69:信息披露
  • D70:信息披露
  • D71:信息披露
  • D72:信息披露
  • D73:信息披露
  • D74:信息披露
  • D75:信息披露
  • D76:信息披露
  • D77:信息披露
  • D78:信息披露
  • D79:信息披露
  • D80:信息披露
  • D81:信息披露
  • D82:信息披露
  • D83:信息披露
  • D84:信息披露
  • D85:信息披露
  • D86:信息披露
  • D87:信息披露
  • D88:信息披露
  • D89:信息披露
  • D90:信息披露
  • D91:信息披露
  • D92:信息披露
  • D93:信息披露
  • D94:信息披露
  • D95:信息披露
  • D96:信息披露
  • D97:信息披露
  • D98:信息披露
  • D99:信息披露
  • D100:信息披露
  • D101:信息披露
  • D102:信息披露
  • D103:信息披露
  • D104:信息披露
  • D105:信息披露
  • D106:信息披露
  • D107:信息披露
  • D108:信息披露
  • D109:信息披露
  • D110:信息披露
  • D111:信息披露
  • D112:信息披露
  • D113:信息披露
  • D114:信息披露
  • D115:信息披露
  • D116:信息披露
  • D117:信息披露
  • D118:信息披露
  • D119:信息披露
  • D120:信息披露
  • D121:信息披露
  • D122:信息披露
  • D123:信息披露
  • D124:信息披露
  • D125:信息披露
  • D126:信息披露
  • D127:信息披露
  • D128:信息披露
  • D129:信息披露
  • D130:信息披露
  • D131:信息披露
  • D132:信息披露
  • D133:信息披露
  • D134:信息披露
  • D135:信息披露
  • D136:信息披露
  • D137:信息披露
  • D138:信息披露
  • D139:信息披露
  • D140:信息披露
  • D141:信息披露
  • D142:信息披露
  • D143:信息披露
  • D144:信息披露
  • D145:信息披露
  • D146:信息披露
  • D147:信息披露
  • D148:信息披露
  •  
      2008 年 3 月 26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8版: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8版:专栏
    中国OTC之我见
    分配机制失衡将危及经济发展大局
    劳资均衡关系源自长期博弈
    “点燃”
    内心的发动机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点燃”内心的发动机
    2008年03月2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黄建东 沈飞昊
      ◎黄建东

      彼得·德鲁克管理学院

      1978年10月26日,邓小平从东京乘坐日本新干线到京都去访问。当时他说了一句:“像风一样快,我们现在很需要跑!”。

      29年后,中国铁路在10年内第六次大提速,列车最高时速达到了250公里,中国铁路走进“风”时代。

      这六次提速,前五次都是量变,第六次却有了质变的内涵。从技术角度来讲,在时速200、250公里的条件下要解决的技术难题、复杂程度,与之前在普通速度下是完全不一样的。

      把动力装置分散安装在每节车厢上,使其既具有牵引力,又可以载客,这样的客车车辆便叫做动车。而动车组就是几节自带动力的车辆加几节不带动力的车辆编成一组。带动力的车辆叫动车,不带动力的车辆叫拖车组。动车组技术是一种动力分散技术。

      动车组的出现是对传统铁路运输观念的颠覆。只有突破了原有的框框,颠覆了对现在已经不适用的假设,才可能有动车组突破性的高速。传统观念认为,“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列火车能够跑多快,取决于车头的牵引力。但是动车组就完全不一样了。动车组的高速,来自车厢本身具有的动力,而不仅仅是靠机车的牵引。

      在企业管理上,在对员工,特别是对知识工作者的激励上,我们能从动车组的高速运行中得到什么启示呢?

      真正想让企业跑得快,不仅要靠管理层这个动力十足的“机车”,还要想办法让企业的每个“车厢”变成“动车”,使整个列车成为有着强劲动力的“动车组”。这种思路,实际上在企业中早就在使用了。联想战略三要素“建班子、定战略、带队伍”中,用了“大发动机”和“小发动机”的比喻,与动车组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根据联想“大发动机”和“小发动机”的说法,班子一把手是大发动机,其他成员是小发动机。小发动机不同于齿轮,它们的区别在于:齿轮是靠别的动力带动的,而小发动机则自己有动力。其中的含义不言而喻:企业班子中的每个成员、每个员工都要自己有“动力”,成为企业的“小发动机”,而不要都靠一把手这个“大发动机”拉着跑。

      如果我们要想激励员工,特别是激励知识员工,也就是德鲁克所说的“知识工作者”,就要想办法让知识工作者内部的这个发动机点燃起来,让每个知识工作者都成为“动车”,也只有这样,知识工作者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调动。

      那么,如何才能让知识工作者内部的发动机“点燃”起来呢?

      以创新著称的美国3M公司,为了保护知识工作者的创造性,推行了著名的“15%”原则,即员工可以拿出15%的工作时间从事任何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而不必得到公司的许可。在这种制度下,员工们根据兴趣和直觉从事产品开发,创新能力得到自由发挥,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联想集团提出的是“小马拉大车”的用人原则。不管才大才小,你有十分之才,我就交给你十二分重担,使员工获得略大于自身能力的舞台。结果,“小马”感受到集团的信任,自己为自己定下高标准,尽力展示自己的才能,迅速成长为“大马”。

      福特公司在削减管理层后,把部分管理工作“授权”给员工。根据知识工作者注重独立性、自主性的特点,企业一方面根据任务需要充分授权,允许员工自主制定他们自认是最好的工作方法,而不给予过细的指导和监督,更不采用行政命令的方式强制性地发布指令;另一方面,企业为知识工作者的创造性工作提供所需资金、物资及人力支持,保证其创新活动的顺利进行。

      上述这些对待知识工作者的方法,似乎都与传统的“计划、组织、监督、控制”迥然相异,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采用不同于管理体力劳动者的方法来点燃知识工作者自身内部的“发动机”,尽力使每个知识工作者在企业为之搭建的舞台上大显身手。显然他们都意识到,对待知识工作者,传统管理所成立的假设现在都站不住脚了。

      德鲁克在《21世纪的管理挑战》中这样说:21世纪的管理,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们与今天普遍接受的和认为成功的事情格格不入,并且截然不同。比如说,有一个假设认为,为组织工作的人是组织的雇员,全天工作,组织是他们生计和事业的依靠。另一个假设认为,为组织工作的人是组织的下属。实际上,有一种观点认为,这些人中大多数人要么什么技能也没有,要么只掌握初级的技能,组织要他们干什么,他们就干什么。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末期,当这些假设第一次出现时,它们非常符合事实,因而被认为是正确的假设。今天,它们都不再站得住脚。

      管理不是“管理”人,管理是领导人。管理的目标是充分发挥和利用每个人的优势和知识。

      德鲁克的这些话,为我们深入了解知识工作者、深入思考如何“管理”知识工作者提供了最根本的基础。要摸索提高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首先要对那些已经过时的、关于“管理”知识工作者的基本假设来一个彻底的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