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旺
不管什么时候,经济政策围绕物价的变化而变化,都是研判股市行情趋势的一个基点。
美元持续贬值加速形成的全球流动性泛滥,为投资者群体造成了钱太多了的幻觉。一边钱太多,一边非流通股票还不能进入市场流通,这样的股票供给和货币供给失衡,是催生过去近两年大牛行情的合理内核,即使市盈率偏高,但市场还是达成了自我共识,即股价上升是有道理的。
可当为遏制当经济过热而使从紧的货币政策成了国家意志时,投资者猛然发现,原来似乎源源不断的货币供应,在基金发行停止三个月内却一下子变得短缺了,原来泛滥的流动性只是在银行系统内部循环,无法进入资本市场!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物价还在持续上升,新年过后CPI逼近两位数的升幅为从紧货币政策提供了决不能放松的理由。至少在沪深股市,曾经显得那么充裕的资金恐怕还得紧张一段时间。
如果大家将视野再稍稍扩展些,以历史的、全球的、长远眼光去审视,就能看得很清楚,国内本轮物价上升,是自然因素、国内政策和国际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因素导致物价在短期内失去下降的可能,国际因素导致了美元流动性泛滥下的输入性成本推动物价上升的压力。但是,最核心的问题是中国农业已不堪负荷,如果只是单纯用提高利率的手段来抑制CPI上升,恐怕未必对症下药。因为物价上升还有供给短缺的原因。供给短缺是因为农业生产不经济,生产效率太低,农民无法获得平均社会劳动生产率下的收益。农民收益低,除了国家对农业投入短缺,还有在加入WTO时没有注意对农业提供足够的保护。在近期看,还有农业生产成本提高抵不上农业产品价格上升的原因。以当前的商业银行管理模式和社会保障模式,农民当民工的收入只能部分用于农业生产和最低消费,部分存入商业银行在农村的储蓄机构。这些储蓄存款经过银行系统的自我循环很快回流到城市,农民无法享受合理的贷款。
因此,在我国当前的经济模式下,笔者以为,要防止经济过热,遏制物价上涨势头,调控的重点不是货币政策中的利率价格政策,而是在总量控制下,确保财政政策能使农业有效率的投入,保证农业产出与居民需求的对应。经历了“猪瘟”和“雪灾”两大灾害后,面对自然灾害,中央政府短期内已在财政政策上加强了农业投入,这会在短期内起到稳定农业提高产出的作用。根据农业生产周期,笔者预测,春天过后,当生猪生产正常化并有大量生猪出栏的条件下,物价渐趋稳定是有保障的。这样预测的依据是雪灾后的财政扶农政策为夏粮丰收提供了保障,从而会使今年物价指数呈现前高中稳后低的曲线,即年初CPI经历10多年历史高位后,涨幅将会从夏天起逐步回落,而这应该是金融政策内涵适度调整的时机。
当物价涨幅在自然和社会条件的共同作用下逐步稳定后,中国将在夏天迎接奥运盛会。奥运会是关乎国运的大事,需要自然、经济、社会、政治等方面的和谐。只有当人人在和谐中实现利益目标,这种和谐才能有稳固的人心基础。“和谐股市”构建成功的条件是股市的发展与投资者利益的保护密切相关联。基于对国家、对社会、对市场各群体利益的多重分析,对近期多方面迹象研判,笔者估计,为最终在物价稳定的条件下催生和谐股市,下列举措是可以期待的:
一是降低印花税率。印花税率下降是世界性的趋势,在沪深市场,降低交易成本应当说为稳定股市和和谐股市构筑的人心工程。
二是为减轻在政策压力下的股票流通压力,推出大小非减持“准则”,具体规定减持的“触发”条件和回购的条件,从而稳定人心。
三是严格把关和审核上市公司的巨额再融资计划,出台相应的再融资“准则”。如果大股东作为再融资的发起人也要参与再融资,并且具体比例能与流通股东协商,则不顾社会利益的公司利益诉求冲动将受到有效制约。
四是最终打开融资融券业务大门,此举将直接拉升大盘蓝筹股的人气。大盘蓝筹股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的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换个角度看,在从紧的货币政策下,大盘蓝筹股实际上遇到了更好的发展机遇。在紧缩政策和减持压力下,大盘蓝筹股成了重点抛售对象,一旦其市盈率降到市场公认的合理水平,而其发展前景又因为国家政策的护航而被一致看高,大盘蓝筹股必然重新成为市场的中流砥柱。
当然还有诸如股指期货等发展、健全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步骤,它也有可能提升市场人气,特别是投资群体对大盘股即沪深300的热情。正如笔者此前在本栏曾经说过的那样,有关保护市场和谐发展的政策未必能按计划出台,只能根据市场的发展需要应时而变。
鉴于中国经济的运行周期特别是物价趋势的变化,笔者预期到今年春末夏初时来临时,以能源、地产、金融、金属为代表的大盘股将会在一系列政策带动下走出与物价趋势相反的行情。这个判断不算谨慎,也不大胆,一个多月后就会见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