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观点·评论
  • 5:环球财讯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A1:市场
  • A2:股市
  • A3:金融
  • A4:金融机构
  • A5:基金
  • A6: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市场
  • T3:艺术财经·焦点
  • T4:艺术财经·专题
  • T5:艺术财经·市场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汽车周刊
  • B8:汽车周刊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港股直击·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专栏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D49:信息披露
  • D50:信息披露
  • D51:信息披露
  • D52:信息披露
  • D53:信息披露
  • D54:信息披露
  • D55:信息披露
  • D56:信息披露
  • D57:信息披露
  • D58:信息披露
  • D59:信息披露
  • D60:信息披露
  • D61:信息披露
  • D62:信息披露
  • D63:信息披露
  • D64:信息披露
  • D65:信息披露
  • D66:信息披露
  • D67:信息披露
  • D68:信息披露
  • D69:信息披露
  • D70:信息披露
  • D71:信息披露
  • D72:信息披露
  • D73:信息披露
  • D74:信息披露
  • D75:信息披露
  • D76:信息披露
  • D77:信息披露
  • D78:信息披露
  • D79:信息披露
  • D80:信息披露
  • D81:信息披露
  • D82:信息披露
  • D83:信息披露
  • D84:信息披露
  • D85:信息披露
  • D86:信息披露
  • D87:信息披露
  • D88:信息披露
  • D89:信息披露
  • D90:信息披露
  • D91:信息披露
  • D92:信息披露
  • D93:信息披露
  • D94:信息披露
  • D95:信息披露
  • D96:信息披露
  • D97:信息披露
  • D98:信息披露
  • D99:信息披露
  • D100:信息披露
  • D101:信息披露
  • D102:信息披露
  • D103:信息披露
  • D104:信息披露
  • D105:信息披露
  • D106:信息披露
  • D107:信息披露
  • D108:信息披露
  • D109:信息披露
  • D110:信息披露
  • D111:信息披露
  • D112:信息披露
  • D113:信息披露
  • D114:信息披露
  • D115:信息披露
  • D116:信息披露
  • D117:信息披露
  • D118:信息披露
  • D119:信息披露
  • D120:信息披露
  • D121:信息披露
  • D122:信息披露
  • D123:信息披露
  • D124:信息披露
  • D125:信息披露
  • D126:信息披露
  • D127:信息披露
  • D128:信息披露
  • D129:信息披露
  • D130:信息披露
  • D131:信息披露
  • D132:信息披露
  • D133:信息披露
  • D134:信息披露
  • D135:信息披露
  • D136:信息披露
  • D137:信息披露
  • D138:信息披露
  • D139:信息披露
  • D140:信息披露
  • D141:信息披露
  • D142:信息披露
  • D143:信息披露
  • D144:信息披露
  • D145:信息披露
  • D146:信息披露
  • D147:信息披露
  • D148:信息披露
  • D149:信息披露
  • D150:信息披露
  • D151:信息披露
  • D152:信息披露
  • D153:信息披露
  • D154:信息披露
  • D155:信息披露
  • D156:信息披露
  • D157:信息披露
  • D158:信息披露
  • D159:信息披露
  • D160:信息披露
  • D161:信息披露
  • D162:信息披露
  • D163:信息披露
  • D164:信息披露
  • D165:信息披露
  • D166:信息披露
  • D167:信息披露
  • D168:信息披露
  • D169:信息披露
  • D170:信息披露
  • D171:信息披露
  • D172:信息披露
  •  
      2008 年 3 月 28 日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B8版:汽车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8版:汽车周刊
    自主研发升级 “第一梯队”立志10年追赶一流
    抓住创建全球性
    汽车企业的最后一次机会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抓住创建全球性汽车企业的最后一次机会
    2008年03月2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吴琼
      ⊙本报记者 吴琼

      

      2008年,将成为中国汽车企业提速追赶的关键一年。

      2007年,欧美汽车工业惨淡经营,破产或巨额亏损屡屡传出。在欧美汽车不景气的大背景,高速发展的中国汽车业被全球汽车巨头们视为必争之地,一边急于争夺掌控权,一边急于输出最新车型。这既给予了中国汽车工业快速学习的机会,但也加剧了中国汽车业追赶的压力。

      追赶需要强劲的技术支撑,搭建技术塔基需要时间。全球最大管理咨询公司之一的奥纬咨询在“汽车创新展望2015”的研究报告中指出:世界汽车巨头每年的研发开支达700亿欧元,其研发工程师高达80余万名;2015年,研发费用将增至8千亿欧元,工程师将增加30万名工程师。这批新增加的技术人员,将主要来自中国、印度等成长市场。但相比之下,中国汽车研发投入明显低于国际巨头们。

      奥纬咨询管理合伙人Dannenberg博士表示:世界成熟汽车企业摊薄在每辆新车的研发投入约为600欧元,而中国仅为100欧元;当中国汽车企业在每辆新车研发上平均投入300欧元至350欧元时,才可能与丰田汽车、大众汽车等国际汽车巨头竞争,追赶上至少还需要15年。

      但中国汽车企业并不想等15年,因为后面还有印度汽车工业这个强劲的追兵。目前中国汽车业已达成共识:近10年将是中国汽车转型或成长的关键时期,能否在这十年内做大做强,组建一个系统的研发体系,得看各家企业的努力。

      在这个关键时刻,中国汽车研发如何追赶?为此,记者专访了上汽技术中心主任、上汽英国控股公司总经理、上汽英国技术中心董事长高卫民。上汽是唯一仿造国际汽车大集团模式、打造全系列平台研发体系的中国汽车集团,高卫民正是这个研发团队的一把手。

      略显清瘦的高卫民表示,目前正是创建全球汽车企业的最后机会。他也坦率指出中国汽车研发存在 “套利”误区,快速简单推新品的自主品牌汽车模式已经不可复制,传统自主品牌改头换面有两大出路。此外,高卫民也透露了打造国际平台研发能力的关键点。

      

      打造全球性汽车企业的最后一次机会

      上海证券报:国际汽车业步入新一轮兼并重组期。有人认为,中国和印度将是产生下一个汽车巨人的地方。如果中印汽车业不抓住机会,就可能仍然延续现在汽车业欧美日争霸的格局?

      高卫民: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创立一个新的全球性的汽车公司仅可能在中国。但对中国汽车企业来说,唯一从头开始做的机会就在这几年。

      上海证券报:打造一个全球性汽车公司需要有自己的东西,就拿研发领域来说,在这几年里,我们走怎样的路才能成功赶上或者缩小与汽车巨头的差距?

      高卫民:我们要走一条新路才能赶上别人,否则永远落在人家后面。有的时候,购买技术可以解决一些发展中的问题。拿上汽集团来说,我们并购MG Rover用了1年;但从技术上看,我们前进了50年。

      不过,要想获得下一步的成功,就需要不断地努力和积累。否则就像小学生买了大学课本,看不懂的话,课本也派不上用场,无法提升自己,最终还是个小学生。

      上海证券报:目前中国有几种自主研发的模式,上汽集团是一种模式。另外一些企业以快速研发、快速推出新产品的模式迅速扩大了销量,跻身中国汽车主流兵团。这种模式是否还可以复制?

      高卫民:时间窗口不一样。在过去的某一个发展阶段,一些企业可以在短时间内、低质量地推出一些新产品。但随着国内用户的成熟、外部贸易环境的变化,将越来越不可复制。如果质量无法达到标准,或者存在某些知识产权纠纷,将无法在海外市场销售。这和照相机领域一样,当初日本尼康相机靠仿效德国莱卡相机发展起来,然后再做自主研发。

      上海证券报:快速发展的企业一旦销量达到100万辆后,在推新品频率以及国内销量增速方面都会放慢。这是否意味着哪里出现了问题,怎么样才能重新回到顺利发展的轨道上?

      高卫民:过快发展可能会带来一些质量方面、售后服务以及其它的一些问题。无论在国际上,还是在非汽车领域都有先例可鉴。

      家电领域有一个韩国的LG,它的前身是金星,金星曾号称“打遍全球”,但最终因质量差而被世界市场淘汰。最后不得不重新打造体系,推出了LG。在汽车领域内风头正盛的丰田汽车,出征海外市场时也碰到了同样的问题。后来,丰田汽车重新打造了一个豪华车品牌即雷克萨斯。

      至于中国汽车企业,如果不重视质量,过于激进,也会碰到金星和丰田当年的问题。最终解决方法有两个,一是如金星一样重新打造体系;第二个则是仿效丰田汽车的换品牌行动。

      上海证券报:现在很多自主品牌汽车在国外销售,但没有自己贴上自己的品牌。业内有一种说法,在汽车定价上,同等质量下,欧系汽车品牌售价最高,日系次之,韩系车第三。高端品牌对价格的影响会有多大?

      高卫民:奇瑞汽车与我们所处的时间窗口不一样。我们的质量也不一样。上汽自主品牌追求溢价,溢价背后的支撑就是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通常,一辆车如物料成本为车总价的55%至60%,那么宝马汽车的物料成本可能只占其总价的25%。中间的差距就是宝马品牌价值带来的。

      

      中国汽车研发存在套利误区

      上海证券报:国外机构的调查显示,中国汽车企业投入的研发费用太低;但从中国企业透露的情况看,它们的研发费用都很高。为什么有这样大的差距?

      高卫民:中国汽车研发存在一些逐利行为。我知道有些企业将研发中的基建投资也算成了研发支出,并申请税收上的优惠。其实这是不合理的。

      另外,大家也混淆了研发和设计的界限。中国汽车业做的很多工作是开发而不是研发。研发针对于不太成熟的技术,主要是一些中长期的技术;成熟技术的运用通常被称为设计而不是研发,比如对于发动机的设计。

      国外大概36个月左右完成发动机的产品设计,GM开发所需要的时间最长,福特所需要的时间稍短,克莱斯勒所需要的时间最短。福特一年花在包括电子、动力总成,全部研究开发费用至少为4亿至5亿美元。

      上海证券报:在中国汽车集团中,上汽的研发团队和研发规模都是最大的。现在上汽研发团队包括英国、韩国、上海三地。未来更多的汽车集团也会拥有跨国研发团队,但管理跨国研发团队成了一个大问题,有什么经验可以借鉴?

      高卫民:拿汽车造型来讲,有欧系和亚系两大派。我们就需要协同上汽英国和韩国研发力量,并针对中国市场开发出新造型。这就提高了管理的难度。

      我们采取民主集中制来解决这一问题。首先,成立了专业委员会,三地的动力总成专家每三个月讨论一次,以协同各方力量;其次,我们成立了最高工程委员会,以调解各个地区、国家之间无法解决的矛盾。我作为最高召集人,我在听取各方意见后,独立做出最终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