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观点·评论
  • 5:环球财讯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A1:市场
  • A2:股市
  • A3:金融
  • A4:金融机构
  • A5:基金
  • A6: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市场
  • T3:艺术财经·焦点
  • T4:艺术财经·专题
  • T5:艺术财经·市场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汽车周刊
  • B8:汽车周刊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港股直击·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专栏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D49:信息披露
  • D50:信息披露
  • D51:信息披露
  • D52:信息披露
  • D53:信息披露
  • D54:信息披露
  • D55:信息披露
  • D56:信息披露
  • D57:信息披露
  • D58:信息披露
  • D59:信息披露
  • D60:信息披露
  • D61:信息披露
  • D62:信息披露
  • D63:信息披露
  • D64:信息披露
  • D65:信息披露
  • D66:信息披露
  • D67:信息披露
  • D68:信息披露
  • D69:信息披露
  • D70:信息披露
  • D71:信息披露
  • D72:信息披露
  • D73:信息披露
  • D74:信息披露
  • D75:信息披露
  • D76:信息披露
  • D77:信息披露
  • D78:信息披露
  • D79:信息披露
  • D80:信息披露
  • D81:信息披露
  • D82:信息披露
  • D83:信息披露
  • D84:信息披露
  • D85:信息披露
  • D86:信息披露
  • D87:信息披露
  • D88:信息披露
  • D89:信息披露
  • D90:信息披露
  • D91:信息披露
  • D92:信息披露
  • D93:信息披露
  • D94:信息披露
  • D95:信息披露
  • D96:信息披露
  • D97:信息披露
  • D98:信息披露
  • D99:信息披露
  • D100:信息披露
  • D101:信息披露
  • D102:信息披露
  • D103:信息披露
  • D104:信息披露
  • D105:信息披露
  • D106:信息披露
  • D107:信息披露
  • D108:信息披露
  • D109:信息披露
  • D110:信息披露
  • D111:信息披露
  • D112:信息披露
  • D113:信息披露
  • D114:信息披露
  • D115:信息披露
  • D116:信息披露
  • D117:信息披露
  • D118:信息披露
  • D119:信息披露
  • D120:信息披露
  • D121:信息披露
  • D122:信息披露
  • D123:信息披露
  • D124:信息披露
  • D125:信息披露
  • D126:信息披露
  • D127:信息披露
  • D128:信息披露
  • D129:信息披露
  • D130:信息披露
  • D131:信息披露
  • D132:信息披露
  • D133:信息披露
  • D134:信息披露
  • D135:信息披露
  • D136:信息披露
  • D137:信息披露
  • D138:信息披露
  • D139:信息披露
  • D140:信息披露
  • D141:信息披露
  • D142:信息披露
  • D143:信息披露
  • D144:信息披露
  • D145:信息披露
  • D146:信息披露
  • D147:信息披露
  • D148:信息披露
  • D149:信息披露
  • D150:信息披露
  • D151:信息披露
  • D152:信息披露
  • D153:信息披露
  • D154:信息披露
  • D155:信息披露
  • D156:信息披露
  • D157:信息披露
  • D158:信息披露
  • D159:信息披露
  • D160:信息披露
  • D161:信息披露
  • D162:信息披露
  • D163:信息披露
  • D164:信息披露
  • D165:信息披露
  • D166:信息披露
  • D167:信息披露
  • D168:信息披露
  • D169:信息披露
  • D170:信息披露
  • D171:信息披露
  • D172:信息披露
  •  
      2008 年 3 月 28 日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B8版:汽车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8版:汽车周刊
    自主研发升级 “第一梯队”立志10年追赶一流
    抓住创建全球性
    汽车企业的最后一次机会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自主研发升级 “第一梯队”立志10年追赶一流
    2008年03月2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吴琼
      短短三年内,中国汽车自主研发纷纷开花结果。曾经主张“自主大树论”的小企业迅速成长起来;而曾经被戴上“合资技术空心论”帽子的大集团,也已投下巨资,在国内外布下两个甚至三个研发基地、支持其自主品牌的发展,部分企业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回报。根据公开信息显示,长安汽车已经获得6000余万元的技术转让提成费。

      是什么的力量驱动下,中国的大汽车集团义无反顾地投向了自主研发的大潮中?

      在对汽车集团高层的采访中,上海证券报发现:合资方的箝制和对海外市场的渴望这两大因素,推动着这一波中国汽车业的研发热潮。与乐观冲向市场的民营车企不同,中国汽车“第一梯队”的大汽车集团小心谨慎地绕过形形色色的知识产权的壁垒,希望真正成为技术的拥有者和再开发者,甚至希望在10年内达到国际一流开发水平。

      ⊙本报记者 吴琼

      

      即将开幕的北京国际汽车展将成为自主品牌的主秀场。曾以合资品牌占领江山的几大汽车集团均将展示其自主品牌产品,上汽集团拿出荣威,一汽集团亮出红旗,东风汽车和长安汽车的自主品牌也将亮相,北汽控股则计划展示“北京”牌轿车。素来扛着自主品牌大旗的奇瑞汽车、吉利汽车自然也不会放过大秀的机会。

      越来越多的中国汽车企业投身于自主研发的洪流。

      

      三大因素诱发自主研发

      在记者采访几大汽车公司高管后发现:三大因素推动企业自主研发热情。

      前两大因素分别为合资方的箝制和缺乏技术的无奈之举。前者是合资企业的有感而发,后者则是奇瑞汽车等自主品牌企业诞生之际的真实写照。

      “我们是先有合资,再搞自主研发。因为合资不能解决长远发展问题。”长安汽车集团(简称:长安汽车)主管研发的副总裁朱荣华告诉记者,“在与铃木汽车、福特汽车的合资中,长安汽车本部的发展始终受到限制,所以我们后来搞自主研发也有一点被逼无奈。”

      多年前,长安汽车董事长尹家绪的一句话透露了合资的无奈,“我的心里有个度,你可以当我的老师,但你不是我的老子”。这句话是因铃木汽车而发。

      在长安汽车只有铃木汽车这一个合资伙伴的时代,长安汽车吃了一些苦头。长安汽车希望铃木汽车提供一些新车型,但铃木汽车只给了长安汽车一些淘汰车型。长安汽车转而寻找第二家合作伙伴——福特汽车,但长安之星的重要零部件均掌握在铃木汽车手中,一旦双方闹僵将影响长安铃木的生产。尹家绪要求,2000年底,长安之星所有配套件实现国产化。

      如今,长安汽车已经稳坐中国汽车集团第四把交椅。而铃木汽车在中国的表现则难以放在台面上。如果当时不是尹家绪的硬气,受制于铃木的长安汽车显然不会有今天的规模和声势。

      对于奇瑞汽车、吉利汽车等自主品牌企业来讲,自主研发是“逼上梁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回忆当年的艰难:没有技术来源,只能拆解进口国外高级轿车,再照猫画虎制造出自己的轿车。多数中国自主品牌企业就是在反求—消化—提高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研发能力。

      第三大因素则为来自国外市场的压力。

      近年来,中国汽车商品出口额不断增大。2007年,中国汽车商品出口总值408.96亿美元,同比增长45.31%。继长城汽车、奇瑞汽车、吉利汽车之后,越来越多的中国汽车开始了出口之旅。

      但自主品牌汽车出口遇到了一个难题。商务部一位负责人认为,出口到海外时,“当我们动了对方的‘奶酪’时,知识产权问题就显得更为重要。一来,我们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东西太少;二来中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与对方撞车,形成了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别人要抑制你的发展,就可以抓你知识产权的痛处,一抓一个准。”

      合资或合作企业出口受到的限制更大。据记者了解,江淮汽车从韩国现代购买了瑞风MPV的技术,但只拥有中国市场的独家销售权,从2002年下线至2008年2月间不能出口。为避免与外方竞争,多数合资企业的产品仅限于中国销售。

      至于国内市场对于自主研发的推动作用,更多源于国家对自主创新的激励和自主品牌采购大门的打开。

      政府对自主研发的支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为资金支持。如科技部对汽车新技术研发的支持作用相当大,部分企业充分享受到科技部的资金支持;

      其二为税收支持。国家制订了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如规定:“允许企业按当年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的1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和“企业用于研究开发的仪器和设备,可享受一次或分次摊入管理费、缩短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等。部分地方政府也给予了相当丰厚的返税政策,以支持当地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沈阳金杯车辆制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钰表示,中央及地方政府对金杯比较重视,辽宁省给予了大力扶持,为鼓励自主创新给了一定的税收优惠;

      其三为政府采购支持。目前政府采购开始向自主品牌汽车大为倾斜。尽管由于各种原因,有些政策无法完全落实,一旦这些政策得到有效执行,企业可以更充分地利用国家的扶持来获得自身的大发展。

      

      自主研发已见现金收益

      在自主研发的道路上,中国汽车企业走了三条不同的路:第一条是以奇瑞汽车、吉利汽车为代表的车型“反求”即模仿之路,并在此基础上消化,再开发新车型;第二条则是以长安汽车、江淮汽车为代表的“整合全球开发资源,为我所用”的模式;第三条是以上汽集团为代表的“收购研发平台,进行二次开发”的模式。

      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合伙人郑豫告诉上海证券报,在现有的竞争格局下,汽车企业不必走福特汽车、通用汽车这样大手笔研发投入的模式。中国汽车企业完全可以借用全球的资源,融入中国特色,开发出自主产权的车型。

      几乎每一个中国汽车企业均卷进了汽车自主研发浪潮中。但由于各家企业自主研发时间有早有晚,投资模式和投资差异也较大,目前真正享受到自主研发收益的并不多。在进行自主研发的中国汽车集团中,公开或非公开透露享受到自主研发技术转让收入的企业只有两家:长安汽车和奇瑞汽车。

      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耀曾在不同场合称,奇瑞汽车在海外成立合资公司,奇瑞汽车出技术、对方出资金,但奇瑞汽车分享到三种收益,一为技术转让费;二为技术培训费;三为按股比分成的利润。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尹家绪曾透露长安汽车的技术转让费有国内和国外两个来源。长安汽车的海外盈利模式与奇瑞汽车相仿。在国内,长安汽车向其结盟者江铃控股收取技术转让费。按照当年的公告显示:长安汽车自主研发的CV9(陆风风尚),以技术许可方式授权江铃控股生产,并向江铃控股收取相关的技术入门费和提成费。其中技术入门费为900万元人民币,技术提成费根据许可期限内CV9实现的含税销售收入的1%收取,累计收取总额不超过1亿元,许可期限为自2005年6月起10年。

      太平洋证券研发部汽车分析师谈际佳指出,“根据公开披露信息显示:2006年至2007年,长安汽车从江铃控股处共获得了0.61亿元的技术提成费益。2006年为0.3亿元,2007年为0.31亿元。”

      另一种自主研发的收益则为产品销售收入。

      在自主研发上投资最多的上汽集团似乎并不急于一时的回报,而更看中未来的产品销售收入和树立国际强势品牌。上汽集团投下巨资买下了韩国双龙汽车,希望借此获得韩国双龙的SUV平台开发能力;其后上汽集团投下约6700万英镑获得原MG罗孚25、75两个车型、全系列发动机(从1.1升至2.5升、4缸及6缸柴油发动机)的知识产权。

      “通过几年的合资,上汽集团已经具备了做自主品牌的能力。我们希望成为具有全球开发水平的队伍,打造全球有地位的品牌。”上海汽车技术中心主任、上海汽车英国技术中心董事长高卫民告诉上海证券报。自主品牌销量达到30万辆是上汽集团中期目标。

      在耕耘并准备收获研发成果的同时,几大汽车集团显得较为谨慎。尽管自2001年开始长安汽车年均研发投入为销售收入的4%,但朱荣华告诉上海证券报,“如果以自我拥有能力来判断研发能力强弱,那么长安汽车需要走很长的路,可能10年内也无法达到这一目标。我们目前的研发水平只能算是S1级,我们希望2010年能达到S5级。然后再慢慢向S6级的通用汽车、丰田汽车等靠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