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3月31日宣布,美国政府将对金融监管体制进行全面改革。这项改革计划最主要的特点有两条,首先是赋予美联储更大权力,使其成为金融监管的核心。其次是合并证券交易委员会和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
当然,这个计划的宣布并非是政府一时兴起。其实,自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很多经济学家一直认为,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落后的监管体制无法跟上金融创新步伐。
美国金融监管体系问题由来已久
实际上,美国金融监管体系早就存在问题,大萧条后的监管体系引起了金融市场及金融机构的割裂。由于1933年美国银行法实施,特别是上个世纪70年代以后伴随着所谓金融创新的开展,美国的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的市场份额逐年下降。1992年,美国商业银行在金融机构总资产只占有24%的比重。如果美联储监管和救助的对象在美国金融体系没有足够的市场份额,那么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就没有一个好的传导体系。当那些不属于美联储监管与救助范围的金融机构出现问题的时候,美联储只能“隔岸观火”。
不久前对贝尔斯登的救助得益于美国国会于1999年11月4日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取消了实行半个多世纪的限制银行业务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使美联储得以通过摩根大通对贝尔斯登进行曲线救助。假如保尔森的改革计划能够顺利通过的话,那么美联储在救助受次贷波及的有问题金融机构将显得更加从容。
然而,必须看到此次保尔森的改革计划充其量不过是一个改良的方案。一方面,扩大美联储的权限不够不是次贷产生的根源。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曾经说过:“我当时也了解到一些次级抵押贷款的问题,但我确实没有意识到这种融资行为的严重后果,大约到了2005年末或2006年初,我才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更没想到它会引发如此大范围的市场震荡。”可见,即便当时美联储权限足够,也无法阻止次级债风波的发生。
过分强调自由经济导致救助不利
次贷危机发生以后,美国金融市场的信贷紧缩现象非常严重,对美国经济产生了严重影响。一方面,部分金融机构出现支付危机。而市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健康的金融机构谨慎起见,减少对其他金融机构的业务往来。贝尔斯登被收购的原因就来源于此。另一方面,由于很多金融机构在此次次贷危机中损失严重,如果按照巴塞尔协议的规定,这些金融机构必须引进足够的新的资本金才能维持原来的信贷水平。比如花旗银行引进沙特王子和阿布扎比投资局的投资就是为了补充资本金,满足8%的资本充足率要求。
在全球蔓延衰退忧虑之时,德国的生产、消费、就业率等指标却逆势上扬,究其原因主要源于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德国政府及金融界对次贷危机进行了果断措施。这些措施包括欧洲中央银行连续大规模注资,德国政策性银行向陷入次贷困境的德国工业银行等迅速施以援手,支持受到次贷危机牵连的多家州立银行及时进行剥离、并购等。这就有效控制了次贷问题向整个金融体系扩散,对缓和市场紧张情绪起到了显著作用,也阻止了金融市场危机对实体经济的进一步影响。
由于美国过于强调自由经济,也由于上世纪80年底对储贷机构的救助招致了一些批评,美国政府现在对直接介入次级债市场,接管次级房贷债券还踯躅不前,讳莫如深。实际上,由于次级债市场现在是有价无市的状态,被次级债牵连的金融机构范围非常广泛。因此政府出面牵头成立类似重组信托公司(RTC)的资产管理公司非常有必要。否则由于房贷期限长的特点,次级债危机将在美国持续很长时间。另外一方面,如果金融机构主动出击,对次级债进行债务重组自救。例如贷款人追加首付成数可以享受相应的折扣的方法来或许是很好的选择。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以前美国每次危机过后都会法办大量人士,包括大名鼎鼎的“垃圾债券大王”迈克尔·米尔肯。此次危机影响仅次于上世纪初“大萧条”,但迄今为止尚未看到相关的责任人受到应有的惩罚。 (作者系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